C/S到B/S模式转换的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ternet的飞速发展给4GL(第四代语言)编写的GUI(图形用户界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程序大都基于C/S(Client/Server)结构下,这种模式在局域网里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C/S结构下软件具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应用程序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C/S结构逐渐暴露出了缺点。比如开发成本较高,用户界面风格不一、使用繁杂、不利于推广使用,维护复杂、升级麻烦等。为了解决C/S结构的不足,基于Internet的B/S(Browser/Server)技术应运而生,它是有计算技术以来最稳定的技术平台。本质上B/S也是一种客户机技术,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这个统一界面,就可享受到无限丰富的、永远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信息服务。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随着Internet时代的到来,大多数的管理软件开始转向B/S结构。如何从C/S平稳过渡到B/S,之前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大多数的企业开始彻底放弃VB、PB开发的代码,转而采用C/S结构下的Java语言重新来写。虽然不会出现问题,但是需要重新投入资本、人力,甚至需要增加更多的培训机会。于是,更多的人开始设想,能否将C/S结构下的代码无缝移植到B/S结构下,以实现代码的重用。在C/S向B/S转移的过程中,开发者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因为代码的移植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简单语法转换,而牵涉到各种对象的映射。要解决现有C/S应用低成本、快速移植到B/S结构下的应用的困境,则必须要解决自动且精确的GUI移植、自动的语法逻辑移植、方便的服务器端调试和发布。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分析了现有软件复用技术,对C/S向B/S模式的迁移,提出了一种系统的迁移方法,它是利用基于COM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对现有C/S模式的遗留系统进行分析,抽象出不同功能的各层,并生成COM组件,而后利用JNI调用COM组件的接口,从而实现系统由C/S模式向B/S模式的迁移,并探讨了迁移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技术。
其他文献
当今信息时代的电子作战系统中,雷达和干扰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雷达用来对目标准确地探测、定位和跟踪;侦察干扰机用来阻止和破坏对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保证己方信息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进入新城市时代,城市人口不断超越农村人口的同时,知识经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的精明增长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汴皇家大相国寺尝凝聚着以吴道玄、石恪、崔白、郭熙等人为杰出代表的一批批画坛主流艺家的精彩画作,在唐宋绘画内容、画种、画材、画风等变革中处于重要地位。然其建筑与画
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基本保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渐完善,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金融脱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