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舒适度的空调负荷优化调度方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ixiao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需求侧响应是智能电网里重要的一部分,在减少系统峰谷差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空调负荷是一类丰富的资源,夏季的用电高峰时段中,空调负荷占据很大的比重。空调负荷调度方式灵活、响应速度快、可调节潜力巨大,通过采取一些控制技术充分利用空调负荷带来的巨大资源潜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峰期的用电紧张情况。需求响应已成为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效率的重要选择,如何从需求响应角度调峰,制定合理调度计划,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在充分考虑空调系统运行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空调负荷的等效热参数模型。在考虑负荷控制方式适用场景的基础上,对本文所研究的空调对象采取直接启停控制方法,并基于其主动聚合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近邻传播(AP)算法的空调负荷集群聚合模型,实现对分散空调负荷的有效分类聚合。基于人体舒适度评价标准,建立综合考虑温度和湿度的人体舒适度模型,包括热舒适度(TSV)和温湿指数(THI),分析舒适度指标对空调负荷调度时长和调度容量的影响,进而搭建其调度潜力模型。对比不同规模下,舒适度指标对空调负荷调度潜力的影响程度。采取空调负荷响应为主,储能设备为辅的削峰方法,建立双层削峰模型,包括考虑负荷聚合商信誉度的电网侧削峰模型和考虑负荷不确定性响应的负荷侧削峰模型。以电网削峰成本最低和负荷聚合商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提出了以空调负荷响应为主的削峰方式,并与传统的削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人体舒适度评价指标提出有效的削峰策略,分别从聚合商角度和空调用户群体角度分析了各自最优的参与调度方式。
其他文献
车辆边缘计算(VEC)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在提高智能网联车辆计算能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支持计算密集、能源消耗和延迟敏感型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智能车载应用。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DNN任务分割的方式联合设备和边缘节点协同执行推理任务是一种降低延迟和能耗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VEC中边缘节点的计算资源有限并需要同时为多辆车提供计算资源,分配给每个任务的计算资源可能是不同的,这会导致DN
在摩托车碰撞事故中,人体头部是最容易发生严重或致命损伤的部位,正确佩戴头盔是降低碰撞事故中人体头部损伤的有效途径。虽然佩戴摩托车头盔能够降低头部损伤概率以及损伤程度,但随着交通状况的日益复杂,传统头盔面临的防护性能不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佩戴头盔情况下的头部碰撞损伤仍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头盔的防护性能降低头部碰撞损伤。相关研究表明,在防护头盔设计中吸能缓冲层是吸收碰撞动能的最主要部
转弯工况下,由于搅拌筒的回转以及自身转弯离心力共同作用,搅拌车更容易侧翻。针对此问题,选择6×2搅拌车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建立搅拌车ADAMS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开展搅拌筒动态质心研究,探究满载的搅拌筒动态运转对搅拌车侧翻稳定性的影响;以提高搅拌车的侧翻稳定性为目的研究并提出新的抗侧翻控制策略。主要研究内容有:(1)探索搅拌筒动态质心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分析其对搅拌车的影响。与以往通过纯粹的运动学理论
配电网接入居民区,运行环境复杂,配电线路易与树枝间歇性接触或坠落在沥青、草坪、沙地、水泥建筑物等非理想介质表面,引发单相高阻接地故障。此类故障的过渡电阻大,故障特征不明显,普通的保护难以检测,若故障长期存在,则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如火灾、两相接地短路、大面积停电等。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是电力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针对小电阻接地系统高阻故障特征分析及检测与保护方法展开研究。建立了小电阻接
随着抗震等级的提高,抗震设计要求增加建筑用钢量,客观上常导致普通钢筋配筋率变大,不仅会导致节点区钢筋密集,大幅增加了施工难度,工程质量难以保证,而且降低了经济性,特别是随着高强混凝土的推广应用,这一问题变得尤为突出。针对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当钢筋使用密集时施工不便难以保证施工质量的问题,提出了将钢筋绑扎成束的配筋形式,我们称之为并筋,但并筋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减少,粘结性能相对变差。本文分
建设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工程造价管理遵循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相关制度持续完善。但我国目前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在市场顺应度方面已显不足,工程造价数据库建设信息服务水平较低。面对待编标准是否能够适应各方需求、如何避免待编标准与现有标准重复交叉、如何科学地界定建设工程造价标准适用范围等问题,都需要建立一套标准体系进行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造价标准体系,及时更新
在提升车辆行驶舒适性的过程中,振动问题是难以绕开的难题。车架作为非承载式车身的主要受力部件,其振动动态特征极大地影响着整车振动特性。车架由多种截面的耦合薄壁梁结构组成,其承载不同部件并承受各种载荷,所以振动能量在车架中的传递途径具有多样性。对车架振动传递的本质建模分析与定量描述是一个难点,研究振动能量在车架结构的传播规律有助于实现人为抑制振动。本论文从这个难点出发,以边梁式车架的典型梁结构为研究对
汽车传动系统中,变速器是重要的传动核心构件,其中,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因为能够实现连续速比变化来提高燃油经济性从而受到广泛关注。金属带式CVT箱体作为承载传动轴的关键部件,其在热应力作用下的机械性能直接影响到变速器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因此本文以金属带式CVT箱体为研究对象,针对某国产金属带式CVT箱体在较高温度下的强度和
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典型的硬脆材料,其具有诸多优良的力学性能,如耐高温、耐腐蚀等。从而被广泛应用于极端工况中,如核反应堆、飞机发动机燃烧室等。由于其具有高硬度以及高脆性的特点,容易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崩碎和裂纹。然而,目前对于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变形损伤机理研究还十分缺乏。因此,为了提高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效率及生产应用,研究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
交通事故中小重叠率的偏置碰撞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4。随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应用,自动紧急制动(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AEB)作用下的乘员离位导致汽车约束系统的保护效果降低的现象也得到关注,而小偏置碰撞产生的横向加速度会加剧离位可能使乘员受到更大的损伤风险。乘员的头颈部作为最重容易受伤的部位,AEB作用对其损伤程度和机理的影响也亟待研究。本文的目的是建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