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数字校园”系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w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RS、GIS等技术的发展,在上个世纪末,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随即在高等院校里面,“数字校园”的概念也相应而生,它是计算机网络、RS、GIS、管理科学、数据库等技术的有机融合。本文从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数字校园的概念、在高等院校建立数字校园的目的和意义,并研究了国内外数字校园的现状,提出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分析了现在许多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虽然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正在朝着广泛、深入的方向发展,但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校园还有很大的距离。接着,本文提出了“数字校园”的框架结构,探讨和应用了数字校园框架结构中所包含的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组件GIS和数据库等关键技术的概念、特点、发展以及应用。以这些技术为支撑,在分析了淮阴师范学院“数字校园”系统建立的背景和现状基础上,提炼出系统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功能,对淮阴师范学院“数字校园”系统的开发工具、开发语言、功能模块、数据库模块等进行总体上的设计,并依据三个功能模块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构建了淮阴师范学院基于GIS的“数字校园”系统。最后对初步实现的淮阴师范学院基于GIS的“数字校园”系统进行了结果演示。最后,作者对论文中建立的淮阴师范学院“数字校园”系统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总结,并在主要方向上做了有待完善的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东海大桥沿线海域位于杭州湾湾口北部,北邻长江口南槽水道,南连崎岖列岛海域,东接嵊泗与大衢山间的开阔海域,水域处在湾口、河口和群岛之间,水流和泥沙条件复杂。近年来长江来沙的
创设和谐课堂学习环境来推动课程教学,有助于更好地激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学习。通过外在的环境引导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课堂,一方面,能够体现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满足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促进自主学习。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能够使他们的知识视野得以开阔,语言表达运用技能得到提高。  一、创设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