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为出发点,选取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四周的高住低训训练。测试和分析四周高住低训不同阶段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EPO、红细胞系指标、运动能力指标、专项运动素质指标等的变化特点与规律;进一步探讨和验证高住低训(四周模式)的训练效应、最佳效应出现时间及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为后期HiLo相关研究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分组:选取14名优秀男子摔跤运动员,随机分为HiLo组和LoLo组,各组7人,进行高住低训四周对照实验;(2)实验安排:对照组(LoLo)按常规训练、生活和睡眠,实验组(HiLo)白天按常规训练和生活,晚上(每周6天)在北京体育大学低氧实验室居住10小时(晚21:00至次日7:00),02浓度为14.7%(相当于海拔2800m),温度,湿度同室外;(3)测试指标:最大摄氧量、3200m跑、血乳酸、无氧功率、专项运动素质等的测试时间均在试验前1天、试验结束后1天及试验结束后第7天进行;EPO和红细胞系指标(HB、RBC等)测试于试验前一天、试验第2、3、4周末。(4)元分析法:为了对部分问题论证的深刻,采用Remav5.0完成对数据的元分析。(5)数理统计法:对实验中获取的数据全部录入SPSS13.0建立数据库,同组比较进行前后配对t检验处理(α=0.05)。研究结果:(1)在试验的第2、3、4周末,Hilo组运动员的EPO平均水平在实验前的基础上呈递减上升趋势(6.6%、5.4%、3.0%),但第4周末的EPO平均水平与实验前差异不显著(p>0.05)。LoLo组运动员的EPO平均水平在第2、3、4周末呈递增下降趋势,差异不显著。(2)在试验的第4周末,Hilo组运动员的Hh和Mcv平均水平略高于实验前,但差异不显著(p>0.05),Lolo组运动员的Hb平均水平略高于实验前,差异不显著(p>0.05)。(3)在试验结束后1天,Hilo组运动员的各有氧能力指标、无氧能力指标及专项素质指标均在实验前的基础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正向)变化,但与实验前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束1周后,Hilo组运动员上述各指标水平与实验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具体体现在:运动员的vo2max和3200m跑成绩分别提在试验前的基础提高了5.9%、3.1%;相对最大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功率下降率水平分别在实验前的基础上提高了21.1%、5.7%、-3.6%;平均乳酸水平(对应3个测试强度120W、180W、240w)在试验的基础上分别下降了4.0%、4.5%、10.3%;各专项素质指标水平(专项力量、动作速度、速度耐力)分别在实验前的基础上提升了5.1%、7.4%、7.9%。Lolo组运动员的各指标水平基本呈现出与对照组(Hilo)一直的变化趋势,但与同组实验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4)从本研究来看,Hilo的居住高度基本在2000~3000米的范围,训练高度在海拔600米左右,每天居住时间为10~12小时。研究结论:(1)高住低训四周模式对摔跤运动员的EPO和各红细胞系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实验第四周末两组运动员的部分红细胞系指标水平有所回升,表明机体处于恢复状态,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2)高住低训四周模式对摔跤运动员试验后1天的各有氧能力指标、无氧能力指标及各专项素质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与实验前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束1周后各指标平均水平与试验前呈显著性变化。试验结束1周后各无氧能力指标与试验前发生显著性变化,表明四周的高住低训可能有助于运动员无氧能力的改善。(3)高住低训四周模式的训练效应并不在训练结束时,而更加可能是在结束后的1周左右,第四周结束时部分指标虽然呈现恢复特征,但显然不是最佳状态。这预示着在未来的高住低训中,要处理好运动员训练与竞赛的周期安排,做到对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整。同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高住低训四周模式训练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