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低温胁迫对中国褐飞虱年内初始迁入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是一种具有专食性、远距离迁飞性、灾变爆发性等特点的重大水稻害虫。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大气中低温环境可以有效地胁迫褐飞虱迁入过程,导致其种群在某些区域集中降落。这种低温胁迫引起的褐飞虱迁飞种群降落多发生于年内早期种群北迁或年终南迁的过程中,并大多会与其它气象要素场(如风场、垂直气流场、相对湿度场等)共同作用于褐飞虱的降落过程。以往国内外多以单一的褐飞虱迁入个例结合大气背景场来综合分析其降落机制,而对多年大气低温胁迫对褐飞虱迁入影响的统计特征及其对褐飞虱降落过程中的胁迫机理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多年褐飞虱灯捕数据,并利用HYSPLIT模式模拟了2000—2017年间褐飞虱年内首次迁入我国西南、华南两个稻区的迁飞过程,揭示了两个稻区褐飞虱年内初始迁入过程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统计了历次初始迁入过程中大气温度场的特征量,比较了褐飞虱在两稻区、不同年内初始迁入期大气低温胁迫产生的作用差异。从受大气低温影响的初始迁入过程中筛选出典型个例,结合气象数据剖析了不同条件下大气低温对褐飞虱迁入过程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将为全球变暖趋势下褐飞虱迁入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也为我国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早期预警和水稻生产安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2000—2017年华南、西南两稻区褐飞虱年内迁入始见期和首次迁入峰日的发生规律及初始迁入过程受大气温度场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得到:(1)近年来褐飞虱初始迁入中国的时间提前,初始迁入华南稻区的时间比西南稻区早。西南稻区始见期提早可能与其3月份盛行迁飞层温度升高有关,而华南稻区始见期提早可能与褐飞虱种群越冬北界北移有关。(2)西南稻区褐飞虱年内初始迁入的境外虫源主要来自缅甸,华南稻区年内初始迁入的境外虫源主要来自越南和老挝的中北部。(3)对盛行迁飞层的温场分布研究表明,在褐飞虱年内初始迁入过程中低温屏障发生的概率约为54.4%,迁入当晚降虫地的平均低温强度为13.45℃,平均降温幅度为1.88℃。其中低温胁迫在华南稻区表现更为显著(发生概率为58.3%,平均强度为13.18℃),在始见期表现得更明显(发生概率为70.6%,平均强度为12.53℃)。2、针对不同天气背景下大气低温对褐飞虱迁入过程影响的典型个例研究表明:(1)低温胁迫对褐飞虱降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冷空气产生的低温胁迫迫使北迁的褐飞虱种群降低迁飞高度选择适宜温场,最终在“冷墙”南侧降落,同时冷区的下沉气流在动力上胁迫种群降落;二是降虫区周围的流场受到冷气团的扰动后发生改变,褐飞虱种群失去了适宜北迁的有效流场,导致一次迁飞过程结束。(2)华南稻区由于断续的低山无法有效阻挡北方冷空气的入侵也无法有效阻挡褐飞虱种群的北迁,因此,大气低温对褐飞虱的北迁屏障作用更显著些;而西南稻区则是由于其高海拔的地形,使向北运动的携虫气流被迫抬升,其地形胁迫与上层低温胁迫共同作用而导致种群降落,因此,低温胁迫作用相对弱些。
其他文献
我国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水稻生产及消费国,保证水稻种植面积的稳定以及水稻产量的稳定对我国乃至对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水稻全生长周期中,病虫草害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具有面积大、分布广、组成复杂等特点。传统林业调查工作耗时耗力,对森林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不适合进行大范围的调查。随着遥感技术
目的利用水下爆炸装置,建立水下爆炸致兔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进一步探讨乌司他丁对水下爆炸致兔ALI的治疗作用。方法首先建立水下爆炸致兔ALI模型。在前期预实验的基础上,本实验设置三组:即A组(爆心距1.5m)、B组(爆心距1.8m)和正常对照组(N组)。通过比较三组实验兔致伤后0h、4h、12h、24h血氧分压(PaO_2)、致伤后24h内死亡率以及肺组织含
中药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医药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屠呦呦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青蒿的研究成果获得肯定以来,青蒿作为一种典型的清热类药材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电阻断层成像(ERT)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木材无损检测手段,因具有便于携带、检测速度快的优点,常用于检测活立木的内部缺陷。在不同季节条件下,温度、树木含水率等因素对活立木电
背景:血清肿及皮下积液的形成和皮瓣延迟愈合仍然是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几年,很多临床研究尝试应用Sapylin减少血清肿及皮下积液的形成和促进皮瓣贴合,但结果仍存在争议。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其潜在的机制。方法:一项前瞻性,连续的随机队列研究,包括120名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并接受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的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Veh和实验OK-432组),在手术期间分别使用或不使
氮素是植物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重要构成成分。氮素利用效率低会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因此水稻氮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我国发病率第三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由其造成的死亡已居国内恶性肿瘤致死因素的第五位。85%的散发性CRC病例表现出染色体不稳定性,15%的CRC是由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引起的。C8orf48(chromosome 8 open reading frame 48)定位于8p22染色体,但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关于C8orf48与CRC
胰腺β细胞是机体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重要场所,其功能紊乱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前的研究表明胰腺β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microRNA-124a(miR-124a)在胰岛素生物合
本文运用小三角的研究思路,从语义、语法及语用三个方面对乐东话中的“无”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描写。另外,本文还以乐东话为立足点,进行“方-普”比较、“方-古”比较和“方-方”比较。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乐东的人文地理与乐东话,并且总结整理了海南方言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厦门方言中有关“无”的研究现状。最后,还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