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低质量X射线双星准周期振荡现象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RXTE)在中子星低质量X射线双星中发现了千赫兹准周期振荡频率(kHz QPO),认为它产生于中子星表面附近的吸积流中,这为研究强引力场和致密物质提供了独特窗口。KH QPO通常成对出现,与其它频段的QPO以及中子星自转频率存在相关。因此,分析各频段QPO以及自转频率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QPO的变化规律和产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了kHz QPO对频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幂律关系和线性关系都可以拟合观测数据,但幂律关系符合的更好。与观测对比发现,相对论进动模型和阿尔文波振荡模型可以较好的符合数据,而拍模型和相对论共振模型与大多数数据不符。   其次,研究了中子星自转频率与kHz QPO之间的关系。发现,kHz QPO对频中最小的上频大于自转频率的1.3倍,且对频频率间隔的平均值与自转频率反关联,这对kHz QPO的产生机制提出了新的约束。   此外,尝试利用阿尔文波振荡模型解释存在于中子星、黑洞和白矮星中高频QPO与低频QPO之间跨越了5个量级的线性关系,并得出与观测数据一致的结果。   最后,研究了利用kHz QPO约束中子星质量和半径的方法,并联合引力红移和“视半径”等观测量,讨论了中子星质量和半径的范围以及可能的核物态。
其他文献
尽管广义相对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为了建立一个能够包容量子力学和宇宙学观测结果以及日益提高的实验精度的理论,许多其他的引力理论也应运而生,其中标量—
研究了煤矿用连接环技术性能要求及其失效形式,系统地试验研究了连接环用铜20MnVB 亚温淬火工艺,分析比较了二相区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回火温度变化及不同加热速度下对复合
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及其随环境变化的规律对理解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研究团组根据Sloan巡天(SDSS)数据分析星系物理性质及星系所在的大尺度环境。我们分别
基于光强分布的波前恢复技术主要是利用离焦面的光强分布,通过相应的恢复算法获取波前信息。由于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抗振动,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在主动光学及自适应光学的波前
太阳高能粒子(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SEPs)是太阳磁场能量剧烈释放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范围从几个keV到几十个GeV的非热粒子流。自1942年被首次观测到以来,SEPs就一直是太
地球自转运动用地球定向参数(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EOP)来描述。EOP包括自转速率变化、极移、岁差和章动。岁差和章动中受到日、月和行星作用的规则部分可通过国际天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一种来自宇宙空间的伽玛射线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的现象,是目前观测到的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伽玛暴在1967年首次被探测以来,就一直是极具吸引力的谜。虽然
矿井下运输轨道铺设施工过程中,各种不同尺寸的轨道皆需要打孔连接。目前矿山普遍采用气割成孔,危险性大,需要实施繁杂的安全工序后方可施工。要解决无源、无危险工艺状态下
卫星重力测量技术是获取中、长波地球重力场的重要手段,是空间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我国重力卫星观测系统,对促进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地学科学的研究水平具
本文对红外噪类星体和早型星系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文章对低红移红外类星体、PG类星体及窄线SeyfertⅠ型活动星系核的光学光度与红外光度的相关关系及黑洞质量与爱丁顿光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