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生态因子→药用植物有效成分→中药药性”效应链为依据,探讨平性药材、温性药材与寒性药材生长的生态环境与其所属药性的关系,尝试将中药多种药性融合作系统性分析,进一步明确中药药性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揭示药性形成变迁的环境机制。  方法:分别选择30味平性药材、温性药材与寒性药材作为样本,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利用多种信息采集技术,收集适合药材生长的生态因子数据,采取多种统计分析技术检验生态因子与药材药性的关系。  结果:(1)平性药以“甘味”所占比例相对较高,高于温性药和寒性药各自的含甘味比例;温性药以“辛味”所占比例相对较高,高于平性药和寒性药各自的含辛味比例;寒性药以“苦味”所占比例相对较高,高于温性药和平性药各自的含苦味比例;平性药以归肝经所占比例相对较高,高于温性药归肝经比例;温性药以归脾经所占比例相对较高,高于寒性药归脾经比例;寒性药以归心经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在归小肠经比例方面,寒性药高于平性药和温性药。  (2)化学成分上,平性药物含黄酮类和甾醇类成分的比例相对较高,在含有氨基酸类和三萜类上高于寒性药,在含有黄酮类和皂苷类上高于温性药,在含有挥发油类上则低于温性药;温性药物含挥发油类的比例相对较高,高于寒性药和温性药各自比例;寒性药物含黄酮类的比例相对较高。  (3)平性、温性和寒性三类药材所含某些化学成分与其生长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海拔高度存在关联性。  (4)平性、温性和寒性三类药材生长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差异;平性、温性和寒性三类药材大多数分布于砂土之中,且对土壤酸碱性方面要求不高,大多数能生长在酸性土壤中;寒性类药材比平性类药材更多分布在腐殖土和砂土中;平性、温性和寒性三类药材大多数分布于湿润和温暖的气候环境中,极少数平性和温性类药材能生长于冷寒气候环境中;平性类药材比温性类药材更多分布在向阳的气候环境中;寒性类药材比平性类药材略多分布在冷寒气候环境中;温性类药材对生长环境降雨量要求高于寒性类药材。  结论:中药各种药性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多层次联系;平性、温性和寒性三类药材与五味、归经、化学成分的关系在组内及组间均存在一定差异;基于“生态因子→药用植物有效成分→中药药性”效应链,生态环境因子与中药药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联,生态环境会影响中药性能。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网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而高校的英语教育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本文从“互联网+”高校英语教学的概述以及“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等方面进行简要地分析和研究,进而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提供参考价值,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的:山银花为广西重要的道地药材之一,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广西忻城山银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本课题通过系统地考察和研究广西不同产地山银花的资源分布
本文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中药相关性物质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三部分与检测方法相关的探索性研究。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成药成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成果,而中药材的真实性、安全性是中成药质量控制的关键。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通常会以性状相似、化学成分相近、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中药材掺伪混合销售,尤其是一些名贵中药材,其掺伪现象尤为明显。如今以检测化合物作为检测指标的方法存在很多弊端,重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虎杖叶片作为材料研究了一些非生物刺激包括紫外光、水杨酸、H_2O_2、损伤处理等对不同龄虎杖叶片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等植物抗毒素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紫外光、H_2O_2、损伤处理对虎杖叶中的白藜芦醇和虎杖苷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10mmol/L水杨酸处理48h后可以显著提高虎杖嫩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而虎杖苷的含量却会显著下降,同时会伴随着一个新成分的产生,而这种新成分在老叶
目的:以广西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作为研究对象,制备山银花喷雾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以山银花、薄荷脑组方,确定山银花的处方和工艺路线,研究
学位
药用菊花是我国药食兼用的传统药材。近年来,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和大众对养生保健的重视,药用菊花的需求与日俱增。杭白菊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品系,为满足生产所需,杭菊在沿海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