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银花喷雾剂的制备与药效学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_w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广西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作为研究对象,制备山银花喷雾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以山银花、薄荷脑组方,确定山银花的处方和工艺路线,研究山银花喷雾剂的体外和体内抗菌作用、抗炎作用。  方法:(1)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法,以HPLC法测定山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并以其为质量控制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2)根据三组分体系组成原理,利用Origin7.5软件绘制薄荷脑—吐温80—水的三元液系相图,测定薄荷脑的溶解曲线,确定薄荷脑水溶液各组分的组成比例。(3)采用平板稀释法和试管稀释法测定山银花提取物和薄荷脑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呼吸道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4)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结合处方用药的性质,确定剂型为喷雾剂,根据山银花提取物和薄荷脑的MIC和MBC筛选了山银花喷雾剂的配方,确定其组成成分和比例,并研究了其制备方法和工艺路线。(5)考察了山银花喷雾剂的急性毒性研究,采用体外抗菌法和体内抗菌法研究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呼吸道致病菌的抗菌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法、大鼠肉芽肿法等药理方法研究了山银花喷雾剂的抗炎作用。  结果:(1)实验优选得到的山银花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的70%乙醇加热浸提3次,每次1h。(2)薄荷脑的三元相图和溶解曲线见图2-1。(3)山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85mg/ml、MBC为1.71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13.67mg/ml、MBC为27.34mg/ml,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MIC为1.71mg/ml、MBC为1.71mg/ml;薄荷脑对金葡萄球菌的MIC为3.13mg/ml、MBC为6.25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25.00mg/ml、MBC为25.00mg/ml,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MIC为6.25mg/ml、MBC为12.50mg/ml。(4)山银花喷雾剂的处方组成为:山银花250g,薄荷脑6.25g,吐温8021.9g,蛋白糖2g,蒸馏水加至1000ml。(5)山银花喷雾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85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6.84mg/ml,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MIC为0.85mg/ml,其对细菌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可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山银花喷雾剂灌胃小鼠的最大受试量以绿原酸含量计为1.64g/kg;山银花喷雾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及大鼠肉芽肿均有显著性影响,有良好抗炎作用。  结论:正交实验和验证实验数据表明山银花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山银花喷雾剂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数据和科学依据;山银花喷雾剂成品质量稳定,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炎作用。
其他文献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为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荨麻疹、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疾患。在前人对空心莲子草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研究基础上,本论文对空心莲子草脂溶性成分抗病毒物质基础以及药材质量分析进行了相关研究。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参莪胶囊”,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急性毒性试验和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测定活性成分含量结合药效学指标考察的方法优选制剂制备工艺路线;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优选丹参、延胡索的乙醇提取工艺和莪术、三棱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及挥发油包合工艺;对物料的喷雾干燥条件进行优选;对制剂的成型工艺进行考察;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各药味分别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
摘 要: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网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而高校的英语教育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本文从“互联网+”高校英语教学的概述以及“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等方面进行简要地分析和研究,进而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提供参考价值,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的:山银花为广西重要的道地药材之一,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广西忻城山银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本课题通过系统地考察和研究广西不同产地山银花的资源分布
本文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中药相关性物质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三部分与检测方法相关的探索性研究。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成药成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成果,而中药材的真实性、安全性是中成药质量控制的关键。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通常会以性状相似、化学成分相近、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中药材掺伪混合销售,尤其是一些名贵中药材,其掺伪现象尤为明显。如今以检测化合物作为检测指标的方法存在很多弊端,重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虎杖叶片作为材料研究了一些非生物刺激包括紫外光、水杨酸、H_2O_2、损伤处理等对不同龄虎杖叶片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等植物抗毒素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紫外光、H_2O_2、损伤处理对虎杖叶中的白藜芦醇和虎杖苷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10mmol/L水杨酸处理48h后可以显著提高虎杖嫩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而虎杖苷的含量却会显著下降,同时会伴随着一个新成分的产生,而这种新成分在老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