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CHB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探索CHB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实践“辨体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预测疾病发展,以及早期中医药干预改善预后提供思路。方法:本次调查共收录129例CHB患者,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为标准,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做统计分析比较。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病理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主,兼夹质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2)不同性别CHB患者两组间比较,男性组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构成比高于女性组,女性组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构成比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40岁和年龄≥40岁的CHB患者两组间比较,年龄<40岁的CHB患者气虚质、平和质构成比高于≥40岁组患者,年龄≥40岁组患者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构成比高于<40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转氨酶水平三组间比较,ALT<2ULN组平和质体质频数构成比高于另外两组,2ULN≤ALT≤5ULN组及ALT>5UN组气虚质、气郁质构成比均高于ALT<2ULN组,且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体质分布与病毒载量以及e抗原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免疫期患者比较,免疫清除期CHB患者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构成比均高于免疫耐受期CHB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耐受期平和质构成比高于免疫清除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体质类型多复杂,易出现兼夹质。(2)性别、年龄影响体质分布。(3)部分体质分布与转氨酶水平相关。(4)CHB患者体质分布与病毒载量、e抗原状态无关。(5)CHB患者免疫状态影响体质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