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的足球职业化进程是同一时期开始的。在经过十多年的足球职业的发展后,日本的足球运动已经成功跻身亚洲一流的水平,而我国的足球运动水平却仍在亚洲三流水平停滞不前。本研究旨在以中日两国职业足球的发展现状为研究的出发点,针对两国职业足球的联赛管理体制、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本土教练员的培训管理现状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中日两国职业足球发展的差距所在。最终对存在的差距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中日两国联赛管理模式方面,我国的联赛管理模式为“集权型”管理模式,在该模式管理下政府机关过多地干预了联赛的运行;日本联赛的管理模式为“分权型”管理模式,该模式将联赛推向市场利用市场的调节功能使联赛正常运行。两者相比较显然后者更加适合现在足球职业化进程的发展。2.中日两国在俱乐部的管理模式上,我国联赛俱乐部的管理相对于日本联赛来说缺乏监管。由于相关管理条文的不健全,导致我国的俱乐部在管理上经常出现经营权和所有权权责不清的情况。这就使我国的一部分俱乐部出现了零投入、靠政府扶持的现象发生,所以俱乐部的成绩很难有所提高。3.中日两国在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和竞赛体系方面,日本将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和竞赛立足于学校,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工程,使日本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人数逐年增加。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和竞赛主要以专业集训制为主,这样的培养和比赛方式脱离了校园,从而使我国的后备人才数量远远低于日本等亚洲足球强国。4.在教练员的培养现状方面,我国各级别教练员人数均远远低于日本教练员人数。因此,如何完善我国的教练员培养体系、改善我国的教练员执教环境、增加我国各级别教练员的人数是我国相关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