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众人物的容忍义务与其他义务相似,都是一种法律拘束,具体表述为权利人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放弃基于自身权利提出抗辩,而在特定情形下须做出的容忍和让步。公众人物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对于该名词及其容忍义务范围的界定,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未达成一致。且由于我国在立法层面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关于公众人物名誉等人格权领域的容忍义务还未形成统一的立法原则和标准。虽然司法实践逐步接纳和采用,但法院依旧采取过于审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众人物的容忍义务与其他义务相似,都是一种法律拘束,具体表述为权利人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放弃基于自身权利提出抗辩,而在特定情形下须做出的容忍和让步。公众人物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对于该名词及其容忍义务范围的界定,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未达成一致。且由于我国在立法层面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关于公众人物名誉等人格权领域的容忍义务还未形成统一的立法原则和标准。虽然司法实践逐步接纳和采用,但法院依旧采取过于审慎的原则,以容忍义务为主要裁判依据的案例依旧较少,且法官只能按照主观判断,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出现“同案异地不同判”的尴尬现象发生。本文意在研究我国公众人物名誉受侵害时容忍义务制度在立法和实践运用中存在的空白和不足,通过分析大量司法案例,对国内公众人物容忍义务运用的数据进行统计,结合本国国情,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期对完善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的制度规定、明确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的范围和裁判标准,逐步推进公众人物容忍义务制度的法制建设提供一些个人想法。文章从问题的发现、理论的嵌入到对策的提出层层递进,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当前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的选题意义及研究背景,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找准自己的文章定位和创新之处,为后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先期准备。第二部分,从公众人物概念以及学理分类入手,探析公众人物名誉权的特性及其与私性人物名誉保护的主要区别,进而对公众人物名誉受侵害时容忍义务承担进行必要性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对立法现状以及对司法案例的梳理和汇总,分析我国司法实践对于公众人物容忍义务制度运用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为后文容忍义务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部分,立足于之前各部分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个人看法和合理性建议。主要是对我国立法及实践中公众人物容忍义务提出了相关的具体界定,并对不同类型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以实现公众人物名誉保护与其他利益冲突的价值衡量。并且,笔者通过对公众人物的特殊群体(未成年公众人物、英雄烈士)以及公众人物死后的名誉保护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体现了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弱化保护并非一概而论,以完善公众人物的理论适用。最后,针对我国当前该领域在立法上的空白地带,提出公众人物名誉受侵害时容忍义务法律制度的完善及建议。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政法委相继印发了防止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司法的两个《规定》。在两个规定出台之前,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
作文教学自古以来就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三国时期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尝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科举时期更有着“一篇文章定终身”的说法。随着民国时期《中学堂章程》的颁布,从制度上为现代“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对写作的要求就是现代作文写作教学的起源,民国时期的作文教学受到西方思潮影响,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作文教学的经验,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
统编教材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童话故事,学好这些童话故事能促进学生口头语言发展。文章以统编教材第一学段中童话类课文阅读教学为例,找准语文要素,挖掘文本语用点,紧扣内容、
人工智能作曲的版权保护研究具体是指作曲人工智能创作的音乐作品是否可以予以版权保护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次人工智能的巨浪扑面而来,其一直有第四次工业革命之
非光合植被(Non-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NPV)作为草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维持着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方面的稳定,而且还影响生态系统中碳、水的循环以及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流行性广、传染性强、发病急骤和病情危重等特点,目前对于COVID-19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凸显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的优势
2013年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规定了网络诽谤行为入罪的标准,为司法实践中认定网络诽谤行为入罪提供了基础,但是理论界对该《解释》的争议较大,司法实践中实际犯罪的多元复杂,《解释》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在认定网络诽谤行为时仍然存在着罪与非罪认定不清的情况。首先,本文对网络诽谤
国际化大都市的弱势学生群体通常处于城市空间的边缘化位置。在讨论国际化大都市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问题时,不能仅在教育系统内部探寻答案,还需要考虑大都市社会结构中的政治
桁架结构具有设计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结构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的建设当中。但恶劣的工况环境与突发的外界因素可能会破坏其承载结构,使其承载能力迅速下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有着巨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需要补充不断的新的能量。"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