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1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学中的经典性、基础性、永恒性的问题,是教育研究者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命题,到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都展现了人们对于知识发展功能的关切。在国内,主流的教学本质观认为,知识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中心”和“起点”。从国内外关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文献来看,人们总是从知识学习出发,或者仅仅在知识学习的范围内,理解和落实学生的发展问题。当然,仅仅将知识学习作为学生发展的起点、基础,或者主要途径,从逻辑上讲也是合理的。但是,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育人事业,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人们极易将主要的事情当作首要的事情,把首要的事情当作唯一的事情。很多人就将学生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当做是学生发展中“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东西。通常情况下,所谓知识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下的认识成果,也就是书本知识。现行学校教育当中的知识学习,主要是一种以书本知识为对象的学习。这种知识学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功能,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局限。知识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学生发展是知识学习的可能结果,而不是必然结果。在新时代,旨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需要超越传统的知识授受的“大框架”,重新审视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本研究综合运用思辨研究、历史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澄清了关于知识学习对于学生发展作用的三种误解,揭示和确认了知识学习存在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最终,基于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思路。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分六部分七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该选题的背景、意义与研究思路。首先,从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矛盾”,知识学习的发展性限度,学生素养的培育,人何以发展四个方面概括了本研究的缘起。然后,通过梳理与评析国内外关于知识学习的功能与局限,知识学习的功能与局限,学生发展的内容与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而明确了推进本研究的可能方向,也明晰了本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第一章)厘清了本研究中的知识与知识学习的涵义。关于知识与知识学习的涵义的理解不一,是造成人们对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与局限产生误解的根源之一。因此,我们首先从学科立场与知识类型的角度界说了本研究中的知识涵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总结出当前关于知识学习的两种理解,然后基于对这两种理解的综述,确立了本研究中知识学习的概念范畴。本文中知识学习指是一种以书本知识为对象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以获得知识为目的或手段的学习活动。第三部分(第二章)考察了国内外关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主要认识和观点。在西方,古代教育的认识当中暗含着“知识等于发展”的信念;近代教育阶段,出现了儿童中心与知识中心的“博弈”;现代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在理论上得到无比重视,但在实践中知识却占据着核心地位。在国内,从民国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学界关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认识与西方类似。从国内外的认识来看,关于知识学习对于学生发展作用主要存在三种误解:将知识掌握本身等同于学生发展;在知识学习范围内理解和落实学生发展;将认知发展的规律泛化为全面发展的规律。第四部分(第三章)探讨了学生发展的取向与机制。学生“发展什么”与“怎么发展”的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什么”与“如何学”等问题的回答。因此,我们首先澄清了学生发展概念的实质,将发展概念与人的素质结构关联起来。其次,梳理了我国教育在学生发展取向上的几种类型,并指出当前教育价值取向归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事实。最后,探讨了学生素质发展的机制。本章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取向与素质发展机制的探讨,为后文分析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与局限提供了的理论基础。第五部分(第四、五章)分析了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与发展局限,该部分是全文核心部分。第四章基于对“知识学习具有发展功能”的思想前提的考察,重新确立了知识学习发展功能的分析框架:一是不同的知识学习内容与方式具有不同的发展功能,二是知识学习对不同素养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功能。归纳出知识学习对于全面发展的功能:知识学习奠定全面发展的认知基础,知识学习为全面发展提供间接经验的指导,知识学习是促成知识学习主体的基本途径。最后,通过对优秀学生发展过程的案例分析确认了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第五章首先从知识学习对全面发展取向的悖离,素质发展机制的僭越,语言文字的符号特性,以及知识中心的教育传承四个方面,论证了知识学习为何具有发展局限。然后,揭示了知识学习对于学习本义的违背、对于学习对象的窄化、对于学习过程的简化,以及知识学习可能存在的其他“教育风险”。最后,通过对知识学习导向下的学生发展现状分析、中西方课堂教学的差异比较、典型“发展”案例的剖析等实证方法,对知识学习的发展局限进行了确认。第六部分(第六章)澄明了知识学习在教育中的定位问题。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是由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必要性,知识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的特殊性,知识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决定的。正确把握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发挥知识学习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需要明确知识选择的功能依据,促进多维学习的融合互动,从知识中心转向学习中心。基于对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的认识,学校教育改革需要在观念层面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在实践层面提升教育的全面发展功能。
其他文献
粲重子Λc+是粲重子谱中质量最轻的成员,它的夸克组分是一对轻夸克(u,d)和一个重粲夸克(c)。在旁观者模型中,Λc+仅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即通过c→W+s和c→W+d模式衰变。因此,对Λc+衰变的实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弱相互作用在重子衰变中的动力学机制。Λc+粲重子以及粲重子谱的实验知识,将为研究底重子谱以及底重子衰变到Λc+粲重子的衰变提供重要输入信息。单个粲重子的强子弱衰变是宇称守恒
本文首先给出网络的最小控制集的概念,先从理论上用笛卡尔积算法引入对两个网络的最小控制集做笛卡尔积算法的具体方式,进而给出对两个网络中的最小控制集做笛卡尔积的过程,并说明所得笛卡尔积网络的拓扑结构.最后,例举两个网络模型来解释做笛卡尔积运算的方式,并计算了笛卡尔积网络的平均度,进而验证了笛卡尔积网络的无标度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期刊
分布反馈式量子级联激光器(DFB-QCLs)具有工作温度高和功率高等众多优点,是非常理想的中红外激光光源。DFB-QCLs结合脉冲超声分子束技术非常适合于分子、离子和自由基等分子体系的高分辨率激光光谱研究。本文针对DFB-QCLs的波长调制特点,搭建了两套高分辨激光光谱实验系统:DFB-QCLs分段快速扫描实验系统和DFB-QCLs脉冲放电超声分子束实验系统。其中,DFB-QCLs分段快速扫描实验
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政策是由地方政府落实,地方政府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民众对地方政府政策的服从极为重要,但民众不服从地方政府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控制这种低权威服从的发生?权威服从是指个体对权威及其决策的自愿服从,此处权威不仅指权威个人,更指权威机构。为丰富与深化对权威服从过程机制的探讨,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同时也可运用心理学视角与方法,从微观上分析权威服从内在的一般的心理规律,
学位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强相互作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Gluon Plasma,简称QGP)的性质。“大爆炸”理论认为这种新物质形态存在于宇宙形成的早期。因此,对QGP的研究对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星体的形成,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相互作用等有深远的影响。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形成的QGP存活时间极短,所处环境温度极高,以至于我们无法对其进行直接观测。幸运的是,碰撞后产生的大量末态粒子可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管理人员越来越意识利用高新技术获取更多知识来做科学决策的方式逐渐成为推动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之重要力量,但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地学会在合适时机选择合适的知识或信息来做决策,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交易或交换到信息,企业再将其转换成为组织生产力变革的力量和具有经济效益的重要信息资源。随着数据规模越来越庞大,人类步入了大数据时代,这是一个以数据和知识作为核心资源
电磁波和声波的散射问题是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中我们主要考虑时谐声波散射问题.时谐声波e-iwtu(x)去掉时间变量部分e-iwtu,空间变量u(x)满足Hclmholtz方程.散射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正逆散射两个方面,所谓正散射问题是满足一定的边界条件的Hclmholtz方程的边值问题.逆散射问题则是根据测量数据(散射场或其远场模式)来反演障碍物的位置、形状以及相关参数等.由于实际应用中散射
这项研究不仅旨在开发一种新的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型,而且还旨在测试其适用性。在面向高中生的数学中,开发了一种基于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新方法。该模型的适用性在缅甸实皆省吉灵庙镇(Kalaymyo)的三所高中学进行了测试。从这个角度出发,本研究旨在研究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范式作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学生技能的可行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需要一些时间来处理他们头脑中的信息,而不会被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