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ong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是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两种学位,在培养目标上有显著的差异。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主要培养面向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近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于1908年诞生于美国的哈佛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文化根源。首先,19 世纪爆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美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科技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一些特定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向高层次延伸,社会各部门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其次,随着19 世纪中后期实用主义思潮的兴起,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首先在美国高等教育得以确立,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   再次,随着19 世纪末席卷美国的专业化运动的出现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   自哈佛大学授予全美第一个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以来,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过了100 余年的发展历程,规模日益扩大,体系也比较完善,成为推动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除美国以外,20 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和法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开始得到发展并不断完善。相对于欧美一些国家而言,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但其增长速度却比较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了独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我国自1991年设立工商管理硕士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设置了38 种专业学位,己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不长,还没有充分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律,以致依然存在许多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快更好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指导下,遵循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的较为稳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培养什么人;二是用什么培养人;三是怎样培养人。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关键在于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等其它要素是否建构起“基于目标取向的内在逻辑联系”。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既有观念层面的原因,也有制度与政策层面的原因。首先,“重学轻术”这一传统文化观念,从各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其次,相关制度和政策建设滞后是阻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制度和政策障碍还表现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这主要体现在政府和学校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或制度文本,但是,这些政策或制度却不能很好地落实或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偏离。   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资源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在各实践领域。因此,高校要积极与相关行业部门合作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产学合作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理性选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来自观念、制度和政策方面的保障。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前提,这就要求重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价值观,转变不同群体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片面认识。创新制度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   政策支持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保障。要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国家首先要从政策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学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准确定位专业学位;完善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条件;建立专业学位与职业任职资格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
其他文献
关于SU品牌  国内知名高档内衣品牌SU融合中国传统的内敛稳重,欧美崇尚的热情奔放。SU倡导的生活态度:健康,时尚,自然,优雅。SU帮助每一个顾客更关爱自己的身体,通过产品给消费者娇嫩的肌肤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
期刊
期刊
近年来,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改革已进入了实际运作阶段,中国的教师教育呈现出高学历化、教师来源多样化、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等发展趋势,相对独立封闭
考试作为一种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手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备受争议,尤其是全国性的统考。科举和高考就是如此,二者同样作为国家大考,虽处不同时代,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不可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