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cc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让老年人健康问题凸显在我们面前。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等问题更是加大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困难。目前有关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经济因素、医疗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却往往忽略了个人社会资本这一核心因素。个人社会资本指嵌入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可以带来回报的资源投资,此形式的社会资本也被称作网络社会资本,其作为一种隐形资本,对健康的影响尚没有统一的定论。中国作为一个“关系本位”的国家,社会资本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涵盖了对健康的影响,其对健康影响的方向和强度如何,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本文从七个方面展开,第一,绪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以及论文结构安排;第二,文献综述,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评述;第三,个人社会资本对健康的影响机制与研究假设;第四,数据来源与描述,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来源、变量描述和描述性统计;第五,个人社会资本对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回归分析,按性别、年龄、地区分组的回归分析;第六,稳健性检验及扩展,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回归估计和对全国城乡样本的回归估计;第七,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CHARLS2011、2013、2015年的追踪调查数据,以两种方式定义老年人健康指标,使用个人社会资本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控制个人社会资本的内生性,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从总体上分析个人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按性别、年龄、地区分组进行回归,具体分析了个人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地区差异。在稳健性检验中,选取社区是否有通车的马路作为个人社会资本的工具变量,控制个人社会资本的内生性,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和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证明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可靠性。最后,为了探讨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的健康差异,以及农村和个人社会资本的交互影响,通过加入农村虚拟变量以及农村与个人社会资本的交互项,对全国城乡样本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农村地区个人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健康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地区差异。个人社会资本对农村女性健康的促进作用远大于男性;对农村7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远大于70岁以下老年人;对西部和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东部地区。另外,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健康显著差于城市老年人,个人社会资本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大于城市老年人。
  本文的重要启示在于,改善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要发挥个人社会资本对健康的促进作用。首先,改造现有社会资本。第一,要避免个人或组织打着提升社会资本的旗号,实际却是在拉关系、谋私利的现象;第二,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信任法律体系、社会信用监督机制、社会信用激励与惩罚机制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减少农村地区老年人在进行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时的顾虑;第三,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的法律体系、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政策体系,为各种社会组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职能,从而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发展个人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其次,增加社会资本存量。政府通过直接提供补贴或资助的方式,建立社区活动室、进行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等,促进个人社会资本的形成,为农村地区老年人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创造更好的条件;最后,对于个人社会资本对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地区差异,应该区分不同的人群,并重点关注个人社会资本对女性、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70岁及以上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国家高度关注金融安全,而在金融系统各子市场联系更为紧密的当下,对于主动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应关注各行业自身的风险因素,更应该将相互关联的各子市场看作一个整体,系统研究其内部风险溢出情况,因此如何合理的对各子市场的风险溢出情况进行测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由于房地产与传统的金融体系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且考虑到GICS分类标准中将金融和地产归于一个门类,在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而接下来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2015年“股灾”更是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多重的压力。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却依然攀高的现实促使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将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从“需求管理”的角度,转移到“供给管理”的角度。“供给侧结构改革”也应运而生。  通货膨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宏观经济研究的重点问题,探究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则对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
学位
由于传统金融理论越来越难以解释真实金融市场产生的大量复杂现象,因此人们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探寻金融市场的本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金融学领域的专家们开始探索计算机与金融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试图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金融市场,基于Agent建模的计算金融学技术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认为金融市场是由众多经济体通过交互作用形成的复杂适应性系统,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角度审视金融市场,强调市场中交易者的有限理性和
学位
2007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宏观经济政策失调,传统货币政策理论丧失解释力,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宏观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受到质疑,周小川(2010)、李克强(2013)等提出要重视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把如何通过微观化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上日程。相关文献指出,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渠道有效,货币政策从现金持有、股利发放、投资行为等方面对企业财务产生影响。而在产权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财务背景、财务行
学位
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十分明显地存在着两个shi的世界,即平声的诗shi与上声的史shi。对五万首《全唐诗》所象征的诗歌的爱好,对庞大的二十四史所象征的历史的重视,不仅在文学史,就是放在深远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巾来看,也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重视历史,我们在后面还要说到,这里想先从诗的好尚来谈一下。一般说来,诗是什么这个问题向来是难以得出结论的悬
经济周期问题研究是在对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描述时的重要内容,对经济周期进行有效的识别有利于政府在特定的时间采取合适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随着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本文首先从混频数据的视角运用MS-U-FaMIDAS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进行估计,然后通过构造经济周期协同性指数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水平进行测度与研究。  由于不同的经济指标
学位
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低迷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国际与国内的双重压力。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发达国家试图构建新的国际贸易规则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旦他们之间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发挥作用,将严重挤压中国对外贸易的生存空间,甚至影响到中国国内的政治与社会安全。国内,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甚至有陷入衰退的迹象,各地区发展严重失衡,对外贸易也出现持续减速的现象,需要寻找到
学位
本文以探索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动机出发,针对目前相关文献的研究特点,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样本国投资动机的差异,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优化投资布局,最终实现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  本文首先从现状分析出发,在宏观把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也相应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1990年到2014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从110.93亿美元增加到历史最高点——3.99万亿美元,24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了近360倍。近年,由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外汇储备在长期的高速增长后也相应出现回调的趋势。从2014年初至201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经
学位
本文从公司财务视角出发,采用2007-2014年货币政策、企业财务以及市场化指数等变量,构建宏观层面的SVAR模型与微观层面的面板模型,以研究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对我国各区域企业财务效应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市场化环境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微观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对企业财务能力的影响呈现出区域非对称性;良好的市场化环境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对微观企业财务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