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运用多模态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及临床结局进行预测,探索基线临床及影像资料中强的预测因素,在短时间内筛选出适合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确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且发病6-24h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46名,这些患者均为经CTA或DSA检查证实的仅有前循环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同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多模态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及临床结局进行预测,探索基线临床及影像资料中强的预测因素,在短时间内筛选出适合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确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且发病6-24h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46名,这些患者均为经CTA或DSA检查证实的仅有前循环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同侧颈内动脉局部闭塞患者,术前均接受多模态CT检查。收集年龄、性别、血压、甘油三酯、血糖、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脑梗死史、入院时基线及血管再通治疗后24h内NIHSS评分、发病到影像检查时间、发病到血管内治疗时间、出院后90天m RS评分等临床资料,以及收集评估CT平扫及CTP-ASPECTS评分、区域软脑膜CTA侧支评分及术后梗死面积等影像资料。两名影像医师根据评估原则对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意见不一致时经由第三位医生协商解决。我们运用NHISS评分及90天m RS评分来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情况。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比较侧支良好与不良组基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单因素结果显示吸烟史、CBV-ASPECTS、CBF-ASPECTS、90d m RS评分、最终梗死体积等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现侧支不良组有吸烟史比例更高(78.9%),CBV-ASPECTS及CBF-ASPECTS评分更高,且侧支不良患者更易获得90d不良预后(68.4%)及更大梗死体积(144.33 ml)。(2)比较侧支良好与不良组基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多因素结果显示,CBV-ASPECTS(OR=0.240,95%CI:0.079~0.734,P=0.012)、吸烟史(OR=0.128,95%CI:0.023~0.716,P=0.019)均为预测侧支循环的独立影响因素。(3)比较超时间窗患者近期临床结局良好与不良组临床影像学资料,单因素结果显示,侧支评分及CBV-ASPECTS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多因素分析仅侧支评分进入回归方程,预后良好组侧支评分(16.58±2.75)明显高于侧支不良组评分(12.97±3.35),侧支评分对应曲线线面积为0.822,且P<0.05。(4)对患者远期预后良好与不良组比较,单因素结果显示,侧支评分、NHISS及CBV-ASPECT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侧支评分、NHISS评分进入回归方程,远期预后良好组侧支评分(15.43±3.06)明显较不良组(13.41±3.56)高,基线NHISS评分预后良好组(11.35±3.31)低于侧支不良组(14.35±3.55);经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侧支评分及基线NHISS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740,而这面积相仿,大小比较为AUC侧支评分>AUC基线NHISS。基线NHISS评分及软脑膜侧支评分诊断远期预后状态的阈值分别为12.5、15.5。结论:1、CBV-ASPECTS及吸烟史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独立因素。2、侧支循环状况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血管内治疗近期、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NHISS评分是评估远期预后独立预测因素。3、rLMC评分≥15.5、基线NHISS评分≥12.5可以用于提示良好远期临床结局。4、多模态CT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可以用来初步筛选符合超时间窗血管内治疗患者。
其他文献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教学的产物之一,在教学改革日益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的今天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初中数学教师应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学习与运用,尽可能设计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文章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信息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信息技术及其技术应用的相关概念已经完全影响到社会生活,生产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传统的实物档案管理方式已被社会淘汰,要建立信息档案管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档案管理服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需要多样化的资源共享服务,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文章结合新时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阶段中教学内容的丰富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充分发展,逐步优化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不但成为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还成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科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两大环境,并重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有机融合,才能体现出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与生活的重要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度等,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改革特别提出了高效课堂的构建理念和要求,旨在引导教师灵活运用多元的教学手段,持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强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摆正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全球对聚氨酯(PU)的需求日益扩大。2019年,市场总规模估计超过2 200万t,市值为630亿欧元。PU涂料占总量的16%。2017–2020年全球聚氨酯市场的产量和产值见表1。如今,人们发现,各种聚氨酯产品,如泡沫、胶黏剂、涂料、弹性体、薄膜和片材、纤维等在建筑、汽车、鞋类、包装、绝缘和消费类产品中都有使用。仅在欧盟,该行业就为近15 000人提供了直接就业机会,而在整个价值链中创造了近
广西地方应用型高校开设的国家概况文化类课程东盟概况,教学中存在知识点繁杂、教材缺乏针对性、教师知识背景单一、学生兴趣不大等问题,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课程资源整合、调整教学重点等要求,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专题纵横交错、融入视听因素、举办经验交流会、中外学生小组合作等改进措施。教学实践表明,这一举措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累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本文就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表演性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教学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教师后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和服务。
黑色素是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侵入寄主的关键致病因子,其合成途径受转录因子StMR1的调控。StMR1蛋白具有独特的Cys2His2和Zn(Ⅱ)2Cys6双锌指结构域。迄今为止,共有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黑色素合成调控基因被成功克隆,均编码同一类转录因子,转录因子可以与DNA特异结合来行使转录功能。对转录因子DNA结合的特异性表征是解析转录因子调控功能及进化的关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