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罗门之歌》的原型阐释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qing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原型批评理论,从人物、主题及意象三个方面对《所罗门之歌》中的神话原型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旨在揭示种族压迫的影响及黑人文化对于非裔美国人的重要性。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文包括对莫里森及其作品《所罗门之歌》的简介,《所罗门之歌》的研究现状,以及对作为论文理论基础的原型批评理论的相关介绍。 正文包括三章。第一章对《所罗门之歌》的原型人物进行分析。黑人种族文化的承载者一派拉特的形象体现了大母亲原型和基督原型。作为大母亲原型的置换,派拉特是赋予生命的力量,她保护家庭,给予奶娃精神引导,关心身边的人;作为基督原形象出现的她又具有牺牲精神,为了她所深爱和关心的人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黑人男性麦肯的原型是邪恶及反叛的撒旦,他想通过内化白人文化来反抗种族歧视和保护自己免受种族压迫,结果却抛弃了黑人种族文化,变得极其自私、残酷及贪婪,不惜物化自己的家人。奶娃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路”追寻和体验,他是现代版的尤利西斯原型,他出门寻黄金,最后寻得了家族传统,重新确认了自己的种族和文化身份。 第二章阐释了贯穿小说的原型主题。《所罗门之歌》主要表现了三个神话主题:追寻主题,再生主题及黑人会飞的主题。在追寻过程中,奶娃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追溯家族历史,了解黑人文化。在此过程中,奶娃经历了近似死亡的体会,通过与黑人群体的交往,确认家族历史,接受了黑人文化遗产,最终获得精神的新生。“黑人会飞”这一神话联结的是奴隶制和种族压迫的黑人历史记忆,奶娃对这一传说非常着迷,他最终习得祖先的本领,超越了被动的、逃避式的飞行,实现了一出黑人的“现代神话”。 第三章是对小说中丰富的原型意象的分析,重点分析了“水”“鸟”和“天堂”意象,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指出莫里森借此彰显了黑人遭受的种族压迫历史,批评了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同时,强调了黑人文化传统对于黑人的重要意义。 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强调《所罗门之歌》中莫罩森应用原型的意义,指出原型的应用不但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丰富意蕴,也深化了小说的批判意义,即对美国社会种族主义与白人文化的批判。在莫里森看来,美国黑人只有保持其民族文化传统才能确认真正的自我,并在抵抗种族歧视和白人文化同化的斗争中汲取力量。
其他文献
阿芙拉·贝恩的《漫游者》是一部以查理二世流亡经历为蓝本的复辟时期风俗喜剧。这样一部再现国王流亡窘境的戏剧却出乎意料受到国王本人和观众的一致喜爱。威廉三世发动光荣
本论文以《<迷惘>对<论语>以及孟子“众庶”观点的接受》为题。在现代文艺理论发展中,文学研究的重心逐步由本文转向读者。由姚斯开启的“接受美学”将理论重点放在读者的接受上,
程式性是存在于人类语言中的普遍属性,公式化语言则是程式性的体现,而固定序列则是公式化语言的具体承担者。它们大量存在于人类语言中,使得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有固定模式,而
纳撒尼尔·霍桑在美国文学史上享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历来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深切关注。自从帕克·本杰明1836年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对霍桑的小说《优雅少年》发表评
本试验采用了早春播种,让其植株在冷凉的气候条件下开花,并结合蕾期授粉的方法。克服了自交不亲合性,获得了3000多粒IVP35(S.Phureja)的自交种子。 1984年以东农303(雄性不育
本文尝试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切入,运用心理学口语报告法对五名被试从词汇到短语到句子三个层面对英语否定句进行翻译的翻译过程进行了个案研究,具体考察了思维过程中认知策略和元
1981—1991年对国际水稻白叶枯病鉴定圃586份材料的抗性鉴定结果,高抗和抗白叶枯病的材料262份,占44.71%。其中有不少材料兼抗褐稻虱,株型、米质亦较好,生育期适合本地要求,与
“吹毛求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而我写这篇短文却并非“故意”,纯属读报偶得,信手写来为报纸语言的规范化出一点小力。谁参加授奖仪式?
l门8台,心欲速不得潘、又辉’鑫虞蒙达瞥,澳继誉绪握戮沪戳哭岁‘△不.准超越王树枕四个’粤斌轰釜手.雯四个﹃鲁班﹄盖歪房陆汝浩变阿达上海漫画大赛展获奖作品选登 l door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