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压测定用于无创颅内压监测的可行性探讨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升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非常常见。有效地监测ICP有助于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等均有很重要的价值。目前准确测定ICP主要通过脑室造口引流术直接测定,但需要特殊装置。腰椎穿刺也常用来间接测定ICP。两者均属于有创性操作,并可能出现副作用,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探索一种无创性ICP监测方法。眼球与颅腔相沟通,眼内静脉部分回流至颅内静脉丛,ICP升高时可导致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相应升高。与其他无创方法如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视网膜静脉压测定法等相比较,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 IOP)测定具有操作方便,快捷,且费用低廉等优点。本研究我们通过同时测定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IOP和ICP,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评价IOP测定用于无创ICP监测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测定了55例次(34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IOP与ICP,其基础疾病分别为病毒性脑膜炎、癫痫、结核性脑膜炎、感染性脑病、低颅压性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塞,入选的患者均无青光眼及其他影响眼内压的疾病,采用双刻度Schiotz氏眼压计测量双眼IOP并计算每个患者双眼眼压的平均值,测眼压后立即采用腰椎穿刺法测定ICP,记录所有患者的IOP及ICP的数据后,对IOP和ICP的测量值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统计分析显示研究组患者左、右侧及双眼平均IOP均与ICP存在显著相关性(r=0.697、0.784和0.765,p值均<0.001)。结论:IOP与ICP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IOP可反映ICP。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测比较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与正常人和VBI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后的椎动脉颅外段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探讨CDFI在VBI临
目的探讨免疫共刺激分子4-1BB/4-1BBL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本院首次住院的34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第一组13例
目的: 检测肥胖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分析其与肥胖和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 ELISA法测定,共80例,分4组:A组:正常体重正常血压组,n=20;B组:正常体重高血压组,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