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私营企业普遍采用家庭或家族拥有的形式,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广泛存在着家族制管理。通过大量参阅国内外关于家族管理和战略管理的文献,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在没有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就对家族式企业执否认态度,这种态度是不科学的。作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家族式企业有弊端,但它决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虽然它必须进行改革,但家族式企业仍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其他企业相比,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有其独特的一面。为了了解这种特性,为中国的家族式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作者决定研究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路径、分析其现状并进行有关管理对策的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公有制社会里,家族制企业的成长确是一个独特的经济景观。所以探讨中国家族式企业成长路径不仅对家族理论有贡献,而且对家族式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在选取了目前国内较典型的几家家族式企业为对象的基础之上,将茂隆公司和希望集团作为研究的重点案例,归纳出典型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路径:(1)初始(创业)期。本文指出初始(创业)期中国家族式企业的背景为1982-1983年产生的一批地下经济组织与社队企业解组后形成的组织。中国家族企业的起点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家庭工业;其中中国农村的家庭工业就其基本形态可以分为农户兼业工业、家庭作坊和家庭工场三种。初始(创业)期成长的关键环节即挂户经营;挂户经营表现为紧密型和松散型。(2)合作期。合作经营特别是家庭之间的合作经营是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的重要环节。本文进一步指出合作经营的存在是因为股份合作制对于资金市场的替代和股份合作制对于人力资本市场的替代。(3)发展期之一(成熟期)。随着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在资本和人力上实现更加大程度的扩张,但经济责任的无限性和企业内部分工的有限性会带来严格的制约,所以产生了走出家庭经营的组织:有限责任公司。4)发展期之二(家族与企业成长)。中国家族式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将是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和公众化。并且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系统论证。本文将茂隆公司和一个与其同行业但非家族式的企业进行了求异性比较,并且将其与希望集团进行了求同性比较,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了家族企业的弊端与优势。这个分析是后文管理策略研究的重要基础。任何管理策略的制定都深受企业文化和决策者管理思想的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国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们进而研究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与底蕴、中国家族式企业对儒家思想的吸收、儒家思想对典型中国家族式企业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等。我们结合对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路径的研究和现状分析,分别就中国家族式<WP=4>企业的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主要的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调查分析,在现有研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初始期的家族式企业具有组织人员亲缘化、管理模式家族化、资本来源单一化和产权界定模糊性等固有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初始期的家族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部组织关系存在不稳定的隐患、管理制度不健全、发展计划性不强、管理方法单一、产业低端选择及企业主综合素质偏低等等。指出初始期的家族企业也必须明晰产权关系,明晰之道为走家族股份制或家庭股份制之路;指出虽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结合有扁平化组织的优势,但其弊大于利,只有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由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管理企业,才能推动企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探讨了家族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上也存在腐败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对初始期的家族企业的“中央集权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初始期的家族企业家要从日常管理者转化为决策管理者,大胆推行分权制,实行集权与分权并立。其次,本文指出正是因为在中国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条件下,国家对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一些人为控制因素,使家族式企业的合作或合伙成为必然。合作期的家族式企业具有资金缺乏、人力资源缺乏、规模中等、已有一定发展且势头好、急需进一步扩张等特点。针对家族合作伙伴选择四阶段过程中各阶段的不同要求,讨论了如何运用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家族企业合作伙伴搜索策略从众多的潜在伙伴中确定候选伙伴的问题;根据家族式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特点,提出了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DEA法对候选群伙伴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的方法;从整体有效性出发,建立了形成家族式企业最优伙伴组合的遗传算法计算模型;初步提出家族式企业合作伙伴关系弹性管理的五个规则,为合作网和运作网的形成与管理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最后,总结出发展期的家族式企业的特点是具备一定规模、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采取更为先进的融资手段、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产业方向合理、主业突出、家族式管理有被扬弃的趋势。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家族成员的综合素质未必都能适应管理的要求;非家族成员不受重用,远离家族企业的权力及决策中心,长远利益和发展得不到保障;家族利益纠纷复杂;由于家族内部的利益主体仍然有所差异,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核算机制松散。分析了典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及其成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探讨了设立岸外家族信托基金等资本管理措施,指出发展期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