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对象与不自然的审美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z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对中国新诗的开创性功绩,他创作的很多诗歌作品,都一直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然而《百花齐放》这部创作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背景下的植物诗集,虽在当时因为创意新奇、与时代合音而起到了礼赞“盛世”、鼓舞人心的作用,但于后世却没有更加美化郭沫若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正面形象,甚至产生了相反的效果。本文从《百花齐放》出版前后的时代背景切入,首先介绍诗集的基本内容、构成和基本创作思路,同时引出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方面的异调。大多数批评者认为郭沫若在这一系列植物诗中,虽然择取了自然的对象,但由于他将一种沉重的政治使命和时代任务强加于自然的对象之上,而使诗歌具有了不自然的审美。笔者试图从郭沫若家庭和中外文学思潮对他的影响来分析他崇拜自然,喜爱选择“自然的对象”的原因;再通过对时代的流变的关注,分析“不自然的审美”出现的历史原因。
其他文献
巫鬼文化与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巫鬼文化中的革命因子构成了鲁迅对抗现实世界的思想资源之一,巫鬼世界和“人”的世界的关系构成了鲁迅思考的重心。鲁
随着大规模“撤点并校”,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为农村学校的主题。从分散办学到集中办学,固然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表现为农
文章分析了Unipol工艺均聚高密度聚乙烯DMDA-8007产品的色粒、熔体流动速率(MFR)、密度和拉伸屈服应力等质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制定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对策。结果表明,DMDA-8007
厌氧氨氧化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脱氮过程之一。因其反应无需有机碳源,氮素转化途径简捷,已成为当前脱氮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生长速率低,易流失的特性
<正> 在杜甫集中的成都诗,有一些成都的掌故,如石犀,石笋、石镜、琴台等,但毕竟不多。而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成都的掌故就多得多了。这大概和二人性格不同有关,也可能和
<正>苏教版四上《春联》一课,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俗活泼的形式、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一、在师生交流中走进春联上课伊
1988年《世界服装之苑——ELLE》的创刊和1993年《时尚》的创刊,标志着我国时尚期刊的萌芽,1995年《瑞丽》的出现壮大了这支队伍。此后,时尚期刊迅速崛起,不断发展完善,渐渐
本文论述的主题是宋诗中景物描写的审美流变问题。景物描写的审美流变主要表现在景物主体化和景物对象化这两种不同手法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同时这两种手法又是共时性地存在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1924—1926年间在现实与记忆的双重箝制下,鲁迅是如何感知这个世界的?与此相关的思维特点怎样?并进而探索在此心理基础上鲁迅的外在社会行为。在具体操作中,大
1979—1999是我国女性诗歌在新诗发展史上成长最迅速、创作实力最强劲、队伍最庞大、影响最深远的时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创作,仅仅从政治意识层面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