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要真正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道绕不过的“坎”。而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这一点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共识。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战略性转移,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工业化、就业结构的非农化以及人口分布的城市化。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非农产业的发展决不能通过弱化或者牺牲农业的发展为代价,因为中国不可能指望任何别国来养活十几亿之众的人口。也就是说,要想很好地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是不可能撇开中国农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国的农业发展得好不好、农业的基础地位牢不牢,是中国能否最终成功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在当前国家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大背景下,探讨了我国农业和农民的出路问题。既然中国农业不能弱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那么如何增强农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考察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我国农业市场化的要求,文章提出选用适当的组织方式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既可以提高农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率,也可以通过一体化经营开拓新的就业领域,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义无反顾地离开农业和农村,转移到城市和非农产业中寻求新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收入和改变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上的乡城人口迁移应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之所在。 文章接着介绍了乡城人口迁移的经典理论,并简单探讨了哈利斯·托达罗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而后,将目光聚焦到作为国内乡城人口迁移主要迁入地的上海,分析了在我国工业化、非农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上海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近年来在就业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其成因;并按照上海建设成为中国“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和国际性大都市的总体要求,在参照上海未来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的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揭示了未来上海人口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的发展变动趋势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认为在人口日益老龄化的情况下,上海迁入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是必然的趋势,人口迁移应是上海补充未来劳动力短缺、缓解日益严峻的少子高龄化态势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文最后就促进上海人口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对策思路,主要探讨了促进上海人口迁入的对策。尽管人口政策在调节人口规模、结构、分布等方面并不是万能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这并不等于说政府部门就无所作为。相反,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应适时适度地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上海“少子高龄化”对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上海这座国内最大的人口迁入城市在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长期健康发展,为落实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尤其是其中的“统筹城乡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口基础,从而为我国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提供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