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人口迁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与就业:现状及将来预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学思考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309553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要真正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道绕不过的“坎”。而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这一点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共识。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战略性转移,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工业化、就业结构的非农化以及人口分布的城市化。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非农产业的发展决不能通过弱化或者牺牲农业的发展为代价,因为中国不可能指望任何别国来养活十几亿之众的人口。也就是说,要想很好地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是不可能撇开中国农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国的农业发展得好不好、农业的基础地位牢不牢,是中国能否最终成功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在当前国家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大背景下,探讨了我国农业和农民的出路问题。既然中国农业不能弱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那么如何增强农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考察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我国农业市场化的要求,文章提出选用适当的组织方式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既可以提高农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率,也可以通过一体化经营开拓新的就业领域,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义无反顾地离开农业和农村,转移到城市和非农产业中寻求新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收入和改变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上的乡城人口迁移应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之所在。 文章接着介绍了乡城人口迁移的经典理论,并简单探讨了哈利斯·托达罗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而后,将目光聚焦到作为国内乡城人口迁移主要迁入地的上海,分析了在我国工业化、非农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上海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近年来在就业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其成因;并按照上海建设成为中国“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和国际性大都市的总体要求,在参照上海未来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的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揭示了未来上海人口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的发展变动趋势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认为在人口日益老龄化的情况下,上海迁入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是必然的趋势,人口迁移应是上海补充未来劳动力短缺、缓解日益严峻的少子高龄化态势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文最后就促进上海人口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对策思路,主要探讨了促进上海人口迁入的对策。尽管人口政策在调节人口规模、结构、分布等方面并不是万能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这并不等于说政府部门就无所作为。相反,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应适时适度地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上海“少子高龄化”对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上海这座国内最大的人口迁入城市在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长期健康发展,为落实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尤其是其中的“统筹城乡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口基础,从而为我国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其他文献
1997年新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重大修改,增加了特殊防卫的规定,由此引起了理论界很大的争议。本文首先对1997年刑法第20条第3款的称谓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最恰当的称谓应该是特殊
<正>中国矿业公司亟需集体反思战略定位十三年前,中国向全世界响亮地提出了"走出去"战略,中国矿业公司由此迈开了融入世界矿业版图的大步。这十余年时间里,中国矿业公司可谓
由于受研究生供需关系变化、就业市场的不健全、研究生自身择业观、心态、定位不明确、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本文在分析研究生就业陷入困境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逐渐出现大量的现代型纠纷,这些纠纷实质就是有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纠纷。我国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认为,只有直接利害关系人才能提起诉讼,才能成为
规模经济作为企业并购的根本动因,它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必然产物。企业并购一方面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使企业提高控制市场的能力,促进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企业
本论文拟通过对现代汉语中“这/那”及其相应其他形式的使用情况考察,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借鉴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知识,探求影响“这/那”及其相应其他形式使用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这
目前,国内对物流的研究日渐深入,而众人瞩目的焦点可以说是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信息网络、仓储配送、营销策划等诸多业务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信息系统的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蔬菜面积越来越大,地膜马铃薯及露地菠菜在冀东一带广泛种植,为广大菜农带来较好效益,但是其生长过程中受多种杂草的危害,特别是苗期受害后对其总产量影响较大
<正>Question为加强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交通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逐步消除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今天,经济、技术的日趋全球化使得国际联系更加紧密,地区安全直接影响到世界的稳定与发展。而作为东北亚战略核心的朝鲜半岛问题更是成为国际社会备加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