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这/那”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拟通过对现代汉语中“这/那”及其相应其他形式的使用情况考察,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借鉴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知识,探求影响“这/那”及其相应其他形式使用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使用及这些因素之间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基本结论是:影响“这/那”及其相应其他形式使用的因素是距离远近和行文因素两大类,距离远近包括时间远近、空间远近、心理远近等;行文因素本质上也是远近因素。不论是远近还是行文因素,都可以用目标和背景理论来解释,即被注意的对象常是目标,未被注意或根本没给予注意的是背景,用“这”来称代的事物是处于目标中的事物第一次或再次被提及、称代,用“那”来称代的事物是处于背景事物被提及、称代。不过动态语篇中某处用“这”还是“那”,往往是时空、心理、行文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后的结果。我们借用物理学上的作用力的概念来解释其间的影响,它们之间有作用力大小方面的相互作用,还有方向上的差异。如果用标记理论区分的话,通常“这/那”是指代词时“这”是无标记项,“那”是有标记项;但在作冠词理解时,“这/那”很难说哪个是有标记项或无标记项;“那”作连词时,没有标记的有无之分。所需语料都是从动态语篇中提取的,所以我们还考虑到了叙述角度、方式等对“这/那”使用的影响。另外我们也分析了“这/那”与人称代词、时间词的静态组合情况,并给予认知上的解释。此外我们对“这/那”的虚化情况也有浅显的讨论。
其他文献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全社会对农药安全问题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效率和新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开发。人们越来越认识
各方面的研究已明确显示,人类大多数的疾病都与遗传有关,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连锁分析寻找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人们针对遗传性疾病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模型、不同的统计方
<正>做好防逃工作蜈蚣是多足动物,攀爬能力极强,池养必须用玻璃镶嵌四壁,笼养则要用尼龙网封闭喂养,否则稍有不慎,则会逃逸。
期刊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撑。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的主体,也是我国企业进行融资的主渠道。在金融部门取得巨大成绩的
[目的]建立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色谱柱,以甲醇-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270 nm波长下对溴氰虫酰胺进行分离
1997年新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重大修改,增加了特殊防卫的规定,由此引起了理论界很大的争议。本文首先对1997年刑法第20条第3款的称谓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最恰当的称谓应该是特殊
<正>中国矿业公司亟需集体反思战略定位十三年前,中国向全世界响亮地提出了"走出去"战略,中国矿业公司由此迈开了融入世界矿业版图的大步。这十余年时间里,中国矿业公司可谓
由于受研究生供需关系变化、就业市场的不健全、研究生自身择业观、心态、定位不明确、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本文在分析研究生就业陷入困境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逐渐出现大量的现代型纠纷,这些纠纷实质就是有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纠纷。我国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认为,只有直接利害关系人才能提起诉讼,才能成为
规模经济作为企业并购的根本动因,它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必然产物。企业并购一方面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使企业提高控制市场的能力,促进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