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右江民族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rn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脑梗死易感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旨在从基因水平探讨脑梗死发病潜在的遗传因素,为脑梗死的基因诊断、个体化基因靶向治疗及预测临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的IL-6基因启动子区-174G/C、-572C/G、-597G/A位点基因多态性。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各基因型数量的理论值,使用χ2检验证实实际例数及理论例数之间的差异,进而检验候选SNP的基因型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使用SPSS 25.0软件中χ2检验计算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布差异,进而分析IL-6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的相关性。结合临床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后进行风险度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病例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参考既往文献,根据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组(NIHSS<6)和重度组(NIHSS≥6)。采用χ2检验分析病例组IL-6基因多态性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结合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后进行风险度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3、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估病例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参考既往文献,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2)和预后不良组(m RS>2)。采用χ2检验分析病例组IL-6基因多态性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合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后进行风险度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在-174G/C、-597G/A位点未发现基因多态性,在-572C/G位点存在CC、CG、GG三种基因型。计算后-572C/G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2、病例组和对照组在-572C/G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8和P=0.009),病例组的CG+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他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发现-572C/G位点GG基因型与脑梗死的易感性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4,OR=1.696,95%CI:1.041-2.764)。3、对病例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572C/G基因多态性行关联性分析发现,中重度组人群中合并有高血压多于轻度组(P=0.013)。轻度组与重度组在-572C/G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5和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血压进行校正后发现,在病例组中-572C/G位点CG+GG基因型携带者较CC基因型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的相对风险度为2.058(P=0.020,OR=2.058,95%CI:1.119-3.784)。4、对病例组短期预后情况与-572C/G基因多态性行关联性分析发现,预后不良组在年龄(以60岁为界)及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572C/G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21和P=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及NIHSS评分进行校正后发现,在病例组人群中携带-572C/G位点的CG+GG基因型较携带CC基因型发生预后不良的相对风险度为2.383(P=0.014,OR=2.383,95%CI:1.196-4.747)。结论:1、IL-6-572C/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易感性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2、IL-6-572C/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有关,可能是预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短期预后的遗传学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经过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影响后对人肝癌Huh-7细胞的侵袭、凋亡影响。方法:(1)体外培养人肝癌Huh-7细胞,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h-7细胞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1)空白对照组(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20ng/L组(加入IL-33,终浓度为20ng/L)、
目的:通过检测各组血清外泌体来源mi R-150表达水平,探讨外泌体来源mi R-150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潜在标志物的可能,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次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AIS组(病例组),同时段体检中心常规检查人群为对照组,年龄、性别相匹配。使用试剂盒法提取血清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使用纳
目的:本研究采用高表达人类Tau基因突变的APP/PS1/Tau三转基因痴呆(Three transgene Alzheimer’s disease,3×Tg-AD)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二苯乙烯苷(Stilbene Glucoside,TSG)对3×Tg-AD小鼠Tau蛋白磷酸化及相关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及蛋白激酶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TSG对3×Tg-AD小鼠Tau蛋白磷酸化调控的影响及作用机
目的:探讨miR-152靶向NCAM1调节肺腺癌顺铂敏感性,为临床上解决肿瘤耐药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A549/DDP和A549细胞、A549/ADM细胞,加入不同浓度顺铂培养48h,采用MTT法检测顺铂对A549和A549/DDP细胞活性增殖的影响,运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计算IC50值。分别将miR-152-3p mimics/inhibitor和过表达NCA
目的:使用全蛋白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LN患者和健康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的血液、尿液外泌体中的差异蛋白质,试图进一步寻找LN新型诊断生物标记物。方法:使用试剂盒方法提取LN和NC的血清、尿液外泌体,通过电镜、粒径、Western Blot对外泌体表征进行鉴定,对所提取的外泌体进行蛋白质提取、肽段酶解、TMT标记、色谱分级、LC-MS/MS数据采集、数据库检索等。以FC
目的:(1)探讨LncRNA-GAS5基因rs145204276 I>D、rs2235095 G>A、rs1951625G>A、rs2067079 C>T和rs6790 G>A 5个SNPs位点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2)检测SLE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LncRNA-GAS5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多态性与LncRNA-GAS5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3)探讨THP-1细胞中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参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小鼠脾淋巴细胞自噬和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F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SAP组、SAP+抗-HMGB1抗体组(下文
目的:宫颈癌是女性四大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家族因子3(Forkhead Lineage-Transcription Factor 3,FOXP3)是调节性T细胞的标志物,抑制肿瘤免疫发生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的发生。已有研究报道FOXP3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然而,FOX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
目的:探索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耐药性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患者的资料。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病例,根据对化疗药物是否产生耐药性分为两组,即敏感组和耐药组。收集的两组病例的临床观察资料,包括:发病年龄、妊娠次数、前
目的:研究维持性腹膜透析(Maintenance peritoneal dialysis,M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的患病率,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与MPD患者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