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以太网桥接技术的研究和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n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采用不同的网络技术标准对来自不同的应用层服务实施管理。存储服务的传输是通过基于TCP/IP的iSCSi SAN或FC SAN;客户机-服务器的应用服务则是通过传统以太网的LAN进行传输;服务器-服务器的IPC服务则是通过InfiniBand进行管理。对异构网络的管理,不仅成本会大幅度提高,而且不同的布线系统、配套的应用管理以及额外的运维人员使得整个系统的管理相比单个网络的管理要复杂得多,这使得数据中心以太网的融合成为了必然的趋势。IEEE提出的数据中心桥接技术应用于传统以太网,使新的数据中心以太网能够满足不同网络的需求;同时,T11组织制定的FC-BB-5标准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协议的转换,使得不同网络的融合成为可能。对于数据中心以太网桥接技术的研究,目前国内处于刚起步状态,完全支持数据中心桥接技术的网络设备则更少。IEEE802.1Qau是2010年才发布的协议,只有很少一部分国内外的网络设备制造商发布了在硬件上支持这一特性的产品。同时对数据中心桥接协议中PFC和QCN的共同流控机制的研究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本课题是在教研室和某公司合作开发FCoE交换样机的基础上,对数据中心桥接协议作出分析并研究数据中心万兆接口技术;同时,针对数据中心以太网承载的FCoE服务,本文也给出了设计概要。本设计主要针对数据中心以太网的桥接技术,分别分析了PFC、QCN以及ETS的功能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数据中心万兆接口;根据项目要求实现了FC-BB-5中定义的FCoE Link End-Point模型,从而保证了LAN和SAN的对接。通过仿真软件验证逻辑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在FPGA中实例化验证实现模块所定义的功能。
其他文献
Internet的飞速发展,使得多种多样的应用层协议不断涌现,导致网络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和难以管理。攻击方式和入侵手段也层出不穷,恶意的网络攻击对网络服务和信息安全
本研究面向空间精细追踪控制任务-人控交会对接,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方法,基于ACT-R认知体系探索作业人员在人控交会对接任务脑力负荷在脑区的分布情况,旨在完善人控交会对接
高铁环境下,无线信道的快时变性使OFDM技术面临子载波间干扰;为了节省带宽或者适应不同的多径环境,OFDM系统的循环前缀有可能不够充分,这种循环前缀不足的情况会为OFDM系统带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定位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无线定位技术中常用的定位参数有到达时间差(TDOA)、到达时间(TOA)、到达角度(A
OpenFlow是由斯坦福大学首次提出的,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以OpenFlow技术为基础的多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认可。由于OpenFlow这一创新型技术为网络发展带来的绝对优势,
尽管以太网已诞生30多年,但直到现在它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当办公和网页应用,设备生产,安全可靠性系统,航空航天工业等行业利用以太网整合会极大地削减成本。另外,以太网
具有全天候、全天时测量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量技术,在大范围地形高程测绘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高精度InSAR配准和相位解缠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推广,IEC61850标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今变电站计量系统仍使用传统协议IEC60870-5-102,因此需要将现有规约进行转换从而实现原有的计量设备可以与IEC61850标准的设备进行通信。102/61850网关可以实现将102规约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符合IEC61850标准的数据信息的输出,实现智能电子设备之间信息的交互。首先,介绍了当前IEC61850协议、IEC60870
近30多年来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代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OFDM系统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就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用户对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LTE网络保障了视频、游戏、多媒体社交等应用的良好用户体验,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能耗问题,这不仅造成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