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楼油田中区沙三中剩余油形成机理及潜力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l6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家楼油田中区沙三中储层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储量动用程度高,水淹情况十分复杂,剩余油分布难以预测。因此需开展储层非均质性综合研究,从多个角度、动静态结合分析构造-岩性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控制因素,揭示剩余油富集规律,预测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域,调整挖潜方案。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①建立了能够反映地下客观情况的精细化油藏地质模型,为搞清剩余油形成与分布规律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②针对梁中沙三中储层开发特征,综合评价了该区驱动能量及方式、产能递减规律和含水上升规律,对影响开发效果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该区采收率进行了预测;③阐明了特高含水期构造-岩性油藏剩余油形成机理、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揭示了微观特征、构造形态、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隔夹层分布、流体性质以及生产动态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梁中地区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集中分布在“两段四区”是最为显著的特点;④依据油藏构造、沉积微相、隔夹层、储层非均质性、生产动态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等信息,指出了梁中地区剩余油富集区域,并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对区域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针对性的挖潜方案。
其他文献
梁家楼油田储层为浊积扇沉积,为了原油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有必要查明该油田地质结构、沉积相及微相、各储集性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储层非均质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其连通性,建立储
近20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主要的能源煤炭,煤炭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会引发矿区以及周边一定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对于这类型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尤属地面沉陷。矿区地面沉陷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更好的适应大自然具有重要意义,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对机器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移动机器人中的足式机器人具有很多优势,其落足点是离散的,在各种路
本文以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演化特征为研究对象,以沉积作用研究为主线,运用“整体、动态、综合”的研究思路,结合板块构造理论、沉积学观点和煤地质学知识对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
现代工业对产品制造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振级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促使人们不断地研究新的减振技术。传统动力吸振器结构简单,对于主振系统的窄带响应有良好的减振效果。但是,由于实际的振源总会因为工况或其它情况发生变化,能否根据振源的变化情况主动调谐吸振器自身的故有频率是对吸振器性能提出的新的要求。主动控制调谐吸振器能满足上述要求,吸振效果理想,但成本和能源消耗要求高等局限性使其难以在实际中广泛应用。
现如今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和研究,主要通过地表对地震波观测结果。“地震波就象是X射线那样,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是通往地球内部的信使”俄罗斯科学家伽利津(Galitz
钢包车是运载钢包及钢水的重要设备,是炉外精炼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从转炉、二次精炼,到最终的连铸工艺流程,钢水在地面的运输都要在钢包车上进行。因此,钢包车运
平衡超立方体是计算机系统里常用的一个拓扑结构.本文证明了:当n≥4时,至多有2n-2个容错点集F的凡维平衡超立方体BHn是强Menger连通的;当n≥2时,至多有2n-4(2n-2)个容错点集(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浅海、极浅海海域,作为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具有新近系披覆、古近系超覆和前第三系潜山三层构造。根据油气资源评价,埕岛油田具有形成大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