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态长期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家们热衷探讨的话题。时态发源于拉丁词“tempus”,原指“时间”,用来区别时间概念。一般现在时暗示现在时间,一般过去时暗示过去时间,一般将来时暗示将来时间。然而,由于语言使用的复杂性,时态产生了非典型用法。例如一般现在时不仅可描述说话时刻存在的状态或者发生的事件,一般现在时还可描述过去或者将来时刻存在的状态或者发生的事件。各语言学流派,如模糊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都对此做了阐述。然而,前人研究未触及时态非典型时间指向背后的认知机制,只浅显地解释了非典型用法。模糊语言学把非典型用法仅仅归因于语言的模糊性;系统功能语言学探讨了英语时态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或从“远”的视角和“现联性”的视角阐释了非典型用法。虽然认知语言学尝试从认知角度进行阐释,但他们没有深层次探讨其背后的认知机制,也就无法全面、系统地对其做出解释。本文选取三种英语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的非典型用法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时态非典型时间指向的认知机制进行全面解释。概念整合有三种基本形式,非组合型概念整合,截搭型概念整合和糅合型概念整合。研究发现英语时态非典型时间指向背后主要是截搭型和糅合型两种形式的概念整合在发挥作用,它们具体的运作机制揭示了英语时态非典型时间指向背后的认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