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巫傩文化的伦理意蕴探析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澳大利亚学者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书中写有:“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特殊的历史经历与生存环境造就了苗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苗族有自己古老的宗教传统,苗族先民的“三大发明”(刑法、兵器和宗教)之一,就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苗巫文化,其特点是多神崇拜和信鬼好巫。大约在明清时期,由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原的傩文化与湘西原生态的巫文化形成了完美的结合,构成了湘西苗族新的文化存在样态即巫傩文化,巫傩文化对湘西苗族文化的保存与传播起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伦理规范都起到了十分的重要。湘西苗族巫傩文化有着深厚的伦理意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伦理意蕴。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伦理意蕴以及人与神之间的人神关系伦理意蕴。社会伦理意蕴的主要表现为男女平等与舅权凸显的家族伦理,崇尚自由、渴求幸福的族内伦理以及追求平等、和而不同的族际伦理;生态伦理意蕴的主要表现为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生命观和人与万物皆“兄弟”的生态伦理观。人神关系伦理则主要表现为既相信自己又相信神灵的宗教观念,娱神娱人、以人为上的宗教情感与仪式模拟、“难题考验”的宗教活动三个方面。其对湘西苗族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伦理规范作用。湘西苗族巫傩文化的伦理意蕴具有其积极的因素,如能够起到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抚慰民族心理、凝聚民族共同体的作用等,但与此同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如巫傩法事的举行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矛盾。同时,巫傩信仰束缚了人们的创造思维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故对其要批判的继承与发扬。
其他文献
天主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近代以来,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天主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由于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天主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要晚于
孔子作为先秦儒家的创始人,他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等社会人伦关系为基础,构成一个具有内在秩序的整体性存在,以“伦常社会”奠定了人类伦理基础。从角色伦理学的视角来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前社会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文化现象。从事实层面来讲,它将构成艺术的诸多审美因素带进了日常生活的范围,使日常生活的众多呈现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审美的特
本文概述了西方科普发展历史,指出科学普及与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同时起步,伽利略不仅是近代科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科普事业的发起者。在此基础上总结科学普及的五大功能:获取支持的功能、启蒙思想的功能、分享科学的功能、娱乐大众的功能和理解科学的功能,并对五大功能在西方科普史中的具体表现逐一进行详细论述。在面对中国科普史时,选取三大标志性事件作为具体样本,具体包括严复翻译《天演论》,为中国科普事业之起步;《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