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结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m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一系列应激症状。本研究对汶川地震青少年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潜在结构进行研究。研究选取四川省德阳中学743名中学生为被试(11-17岁),使用《PTSD检测表》(PCL-5)和《修订版儿童焦虑抑郁问卷》(RCADS)评估被试的PTSD症状以及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研究一通过对比六个DSM-5 PTSD症状表型模型的内部拟合情况,寻找最优拟合模型;研究二检验了最优拟合模型中的不同因子与惊恐障碍、抑郁两个外部心理变量的相关,为最优拟合模型进一步提供结构效度的证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由闯入、回避、负性情感、快感缺失、外化行为、焦虑性唤起和痛苦性唤起构成的七因子混合模型优于其他五个竞争模型;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七因子混合模型的四个因子(负性情感、快感缺失、焦虑性唤起、痛苦性唤起)与抑郁和惊恐障碍的相关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PTSD症状的七因子混合模型,丰富了创伤领域在青少年人群中研究PTSD症状潜在结构的有限知识,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对当前PTSD症状的分类、临床实践和创伤相关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当前"医养分离"的现实状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我国部分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机构养老在应对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满足养老及医疗需求中的
庄子归属于老子的道家学派是汉代人所做的学术分野。汉人整合老庄的过程中,《史记》对老庄申韩的同传而书无疑具有开拓性的重要作用。《史记》归庄入老并不是因为司马迁没有
对黄石市主城区18所中学的教师在2000~2009年间论文发表数量和主题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从十年论文总量和十年校均发文量来看,重点中学显著高于普通中学,高级中学显著高于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经过同化论→整合论→文化多元论的三次演变后 ,成为西方国家民族 (种族 )教育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多元文化科学教育就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科
目的探究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药库共采购的药品15499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对照组7740件实行PDCA循环药品供
<正>在高温情况下,由于微生物活动频繁,培养料升温速度加快,使培养料很快变酸,为杂菌生长创造条件。解决的办法除了加快装袋速度(把时间控制在4~6 h),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
期刊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独尊”地位,其基本原则理念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融入到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在纷繁卷帙的儒家典籍中,《论语
为了满足海洋、内河近距离导航,X波段线性调频雷达正逐渐得到应用。文章将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s)技术与倍频及混频电路相结合,提出了X波段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发射机
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并具有独特临床特征,在应激领域引起较大关注,文章对当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热点研究作了简要介绍。方法主要选择被Medline收录的
《论语》一名定于何时,历史上有两种主要争论:一种源自《汉志》,以为《论语》成书时所名;一种源自《论衡》,以为汉代始定。有两现象似与《论衡》之说相合:其一,除《论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