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贬杜论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e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杜”和“贬杜”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是杜诗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现象。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作为历代贬杜论谱系中的重要一员,贬杜论是船山杜诗批评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船山诗学思想中最富争议的话题之一。本文以王夫之《唐诗评选》《古诗评选》《明诗评选》《姜斋诗话》等贬杜论文献为研究对象,立足文本细读,强调纵横比较,在系统梳理历代贬杜文献的基础上,力图对船山贬杜论作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客观公正的评价。论文除绪论、结论外,共分四个部分,主要观点如下:绪论部分,以历史的眼光系统梳理了历代杜诗批评中的贬杜论概况,从而勾勒出杜诗学史上一条较为清晰的贬杜论演进轨迹,这是深入了解王夫之贬杜论的重要前提。第一章主要梳理船山贬杜论的文献及研究现状。船山贬杜论文献主要集中在《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三部诗评以及《姜斋诗话》《诗广传》两部诗论著作当中,整体上呈现出数量多、批评严的特点。目前针对王夫之贬杜论的研究较为零散,缺乏深度,阐释不够全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二章重在分析船山贬杜的发生机制。论文认为王夫之贬杜论产生的原因在于:一是明代诗坛复古主义思潮及其衍生的诸多弊端一定程度上与杜甫存在着关联,船山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杜甫展开了激烈批评;二是明清易代的剧变阵痛强烈刺激着船山的神经,他由此从任何可能的角度不无偏激地指责杜甫;三是船山对儒家传统诗教的偏执坚守,让他对杜甫不与之相符的诗歌非常不满。第三章旨在探讨船山贬杜的批评方式。船山贬杜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贬抑、欲抑先扬、纵横比较、“顺手牵羊”式、追源溯流式等不同形式。第四章意在分类解读船山贬杜的主要维度。船山贬杜主要是针对杜诗的批评,或在内容上不满于杜诗刻写民生疾苦、自我悲惨遭遇以及世俗生活;或在艺术手法上批评杜诗过于雕琢,以史笔作诗笔;或在风格上着力批评了杜甫张扬凌厉、健笔纵横的诗风。此外,船山间或对杜甫其人也有所批评。结论部分主要探讨了王夫之贬杜论的评价和定位问题。王夫之虽然在杜诗批评中坚持贬杜论,但在其具体诗歌创作中却不乏学杜之处,反映了王夫之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的矛盾性,也凸显了王夫之贬杜论的复杂性。王夫之贬杜论对深入了解王夫之诗学思想,全面展现明清杜诗学历史本真,有效还原杜诗经典化进程的复杂过程具有积极作用。当然,王夫之贬杜论因其批评的偏激,也存在不可避免的诸多客观缺陷。论文最后附有《王夫之贬杜论资料选编》一文。
其他文献
杨奂是金元易代之际重要的理学家、文学家。他青年时期五次参加金代的科举考试,又在蒙古太宗时期的“戊戌选试”中一举夺魁,之后出仕新朝,管理河南地方税政事务。晚年辞官归
散曲是元代新兴起的诗歌体裁,脱胎于宋、金时期的“俗谣俚曲”,在传统的文学创作形式诗、词逐渐僵化的情况下,起自民间的散曲表现出它较强的生命力。散曲分为小令、套曲两大
钟,一种中空的、由外部发力撞击能发声响的器物,既是宫廷娱乐的乐器,也是政治祭祀的仪器,同时还是宗教集众的法器,集礼乐政治与宗教文化于一身,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不可不触及
信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信仰不仅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人生态度,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马克思
本文主要从《茶人三部曲》中精神内蕴的建构流变、人物谱系的双重文本和茶文化的艺术思维三个方面来考察王旭烽茶文化小说的创作特质、文化偏向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王
事件营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广大的发展,在我国企业营销活动中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面临这世界经济形式的瞬息万变,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事件营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很强的
生死是人生大事,而死历来都被看得大于生。但在林文月看来“死,既不浪漫,也不哲学。”正是这种面对生死的淡然态度,让林文月更加关注身边的琐事,更加关注人间的真情。“凡情
元代散曲是中国古典韵文发展史上涌现的一座高峰,在意象方面是与诗、词有相通之处的。尤其是元代山水散曲,作为描写山水、书写性灵的韵文,其色彩意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色彩作
《述书赋》是唐代窦臮、窦蒙兄弟二人共同以赋体创作的书法理论著作,位居古代最长的赋作之列,全文达一万七千余字,兼具文史等多种性质。赋文评论自先秦至唐代二百多位书法名
《冷斋夜话》是宋代诗僧惠洪一部重要的诗话,流传以来遭受不少质疑,但是该诗话在记事和记言上展现了其特点,反映了惠洪的诗歌倾向,同时蕴含着丰富的诗学思想,值得探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