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分割等原因,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我国很早就在城市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直至2007年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于起步晚、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分散等各种复杂原因,目前我国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保障标准较低、保障范围较窄、管理不够规范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腾冲县为研究对象,对腾冲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研究的基本结构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评述国内外低保政策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作了说明。同时,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贫困文化理论)和相关概念(主要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农村低保政策概况。在梳理我国低保政策起源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就我国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农村低保呈现出保障对象不断增多、资金投入不断增多、人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等特点和趋势。第三部分:对腾冲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介绍腾冲县农村低保政策发展历史及现状,指出腾冲县低保政策执行面临救助标准偏低、政策执行不规范、低保户贫困代际传递性增强等问题,其中政策执行不规范突出表现为替代执行政策、象征性执行政策、机械执行政策、附加其他条件和政策等执行偏差。第四部分:对腾冲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存在问题和偏差进行原因分析。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政策本身原因主要是政策本身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低保资金投入不足和财政分摊不合理、缺乏相关惩处机制、农村低保政策与其他社会救助政策衔接不够紧密等。政策执行主体原因主要是农村低保工作人员缺乏、执行主体之间存在博弈、基层管理规范化不够。目标群体原因主要是对农村低保政策认识不够、依赖思想催生了低保户贫困文化、农村低保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政策执行环境原因主要是政治环境、经济、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其中政治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养老机制不健全,低保金变相沦为养老金;相关救助政策不完善,低保边缘户数目较大。第五部分:提出了改善腾冲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状况的对策建议。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就农村低保政策的完善提出了对策、建议。政策本身方面,要完善农村低保政策、提高保障标准、健全监督惩处机制、强化农村低保与其他救助方式的衔接等。政策执行主体方面,主要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农村低保管理规范化建设。目标群体方面,主要是提高低保对象的政策认知、提高低保对象自救能力、搭建民意表达正常化平台。政策执行环境方面:政治环境方面,主要是健全养老机制,完善对低保边缘户的救助政策;经济环境方面,主要是统筹协调,协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文化环境方面,主要是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营造农村居民民主文化。研究过程中,在深入查找、收集有关资料、数据的同时,笔者还深入腾冲县及猴桥镇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走访、问卷调查,包括对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镇民政办工作人员、村(社区)工作人员和部分农村群众和低保户的访谈,确保获取详实的一手资料、真实的数据情况,试图通过对腾冲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调查、分析、研究,为我国农村低保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