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皮质激素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本病的免疫失调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入院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预后等资料;分别收集患儿入院治疗前及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的血液标本,运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NK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自身为对照,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特点;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特点。结果:1.共纳入80例HSP患儿,其中男性患儿49例(61.25%),女性患儿31例(38.75%),年龄在1~15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76岁,高发年龄为5~8岁(第25~75百分位),按入院首发症状分为混合型HSP组19例(23.75%),关节型HSP组25例(31.25%),腹型HSP组19例(23.75%),肾型HSP组17例(21.25%)。按尿常规检测结果分为肾型组共25例(31.25%),非肾型组共55例(68.75%)。2.HSP患儿CD3~+T、CD8~+T、NK细胞和B细胞的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4~+/CD8~+的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入院首发症状或按入院时尿检结果分组比较,两种分组的各组病例CD3~+T、CD8~+T、NK细胞、B细胞、CD4~+T及CD4~+/CD8~+的值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多元回归分析发现NK细胞会对B细胞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B=0.438,P<0.05)。5.按入院时尿检结果分组,肾型组患儿的血清IgG平均值及血清IgA平均值高于非肾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的IgM、补体C3及补体C4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按年龄阶段划分,HSP患儿急性期各年龄阶段IgG和IgA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阶段的IgM、补体C3及补体C4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缓解期HSP患儿CD4~+T和CD4~+/CD8~+的值较急性期明显升高,CD3~+T、CD8~+T、NK细胞、B细胞的值在缓解期均下降,过敏性紫癜患儿经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有所好转。2.NK细胞与B细胞有正向影响关系,HSP患儿既有体液免疫紊乱及又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且二者还会相互影响。3.淋巴细胞亚群对于鉴别HSP患儿有无早期肾脏损害没有意义。4.有肾脏损害表现的HSP患儿的血清IgG和IgA值明显升高,血清IgG和IgA值的升高可能是HSP患儿进展为HSPN的危险因素,血清IgG和IgA可作为鉴别HSP患儿是否存在早期肾脏损害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