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肠球菌对大鼠根尖周炎NF-κB表达影响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rozenCis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根尖周炎动物模型,研究粪肠球菌对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小号球钻于右侧下颌第一磨牙颌面近中窝行开髓术后,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只。A组开髓以后,髓腔内封入PBS缓冲液棉球,设为未封菌组;B组开髓以后,髓腔内封入粪肠球菌与PBS缓冲液调制的菌悬液棉球,设为封菌组。两组均采用进口玻璃离子粘固剂封闭髓腔。左侧下颌第一磨牙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条件饲养,A、B两组分别于术后1周、2周、3周、4周四个时间点随机各取5只鼠,乙醚麻醉后,进行多聚甲醛心内固定,剖取下颌骨,中线处纵行分离,修整为包含第一、二、三磨牙的约1×1×1cm3正方形骨组织块,EDTA脱钙,低温液氮冷冻,OCT包埋,平行于牙长轴矢状面,制作冰冻切片。采用HE染色法观察根尖区组织炎症的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在大鼠根尖周炎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HE染色结果HE染色结果可见,实验侧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周组织局部炎性渗出,形成浆液性根尖周炎,随炎症进展,炎性浸润向周围牙槽骨扩散蔓延,形成局限性牙槽骨骨髓炎。正常对照组未见病理表现。根尖周炎模型建立术后1周,可见实验侧根尖周炎病变范围较小,浆液性渗出伴随血管扩张,形成炎性细胞浸润灶,以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为主;术后2周可见根管内牙髓坏死,根尖周炎症区域增大,炎性浸润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3周到4周,病灶区淋巴细胞大量浸润。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术后1周、2周、3周、4周,A组、B组的根尖周炎症区域中均可见NF-κB呈阳性表达。从1周至2周,其表达量增加,2周时NF-κB的表达量呈现高峰,3周开始降低,4周时NF-κB阳性细胞表达量最低,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周到4周,NF-κB阳性细胞的表达B组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B组在各时间点表达趋势均一致。3)正常对照组可见少量NF-κB阳性细胞表达,且A组、B组的阳性细胞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F-κB的表达情况与根尖周炎的进程密切相关,提示NF-κB参与了根尖周炎的炎症反应过程。2.NF-κB的表达情况与粪肠球菌感染为主的根尖周炎过程密切相关,提示粪肠球菌可能加重了根尖周区域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一、城市广电报的发展现状1、节目预告和剧情介绍作为立身之本和垄断资源的核心功能已经丧失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日益多样化,节目预告和剧情介绍原本
目的  分析不同倾斜角度种植时种植体界面应力、位移分布的状况,探索种植体适宜的倾斜角度范围,为临床应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材料与方法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
目的:  应用CBCT分析软件测量下颌磨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及牙槽宽度,为临床选择适宜的微种植体植入部位提供参考。  方法:  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影像科资料库中随机选取
2月6日,即将在湖南卫视与高清正版视频网站爱奇艺同步首播的大型古装宫廷谍战剧《深宫谍影》在北京召开全国首播发布会。湖南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肖宁、《深宫谍影》出品方东
目的:使用两种不同直径微种植体,测量植入颌骨时的最大植入转矩及其周围骨量,通过植入转矩值及骨量值探讨不同直径微种植体植入转矩与骨量的关系,从而探究骨量和直径对微种植体初
引言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几百万年的缓慢历程,在早期阶段,因为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工具,捕杀猎物主要靠颌骨和牙齿,使得咀嚼器官十分强壮。6000年前初级农业、畜牧业的相继出现,使生存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着重研究了用最小生成树和低生成树对数据进行压缩存贮和检索的理论与技术。首先对问题做了形式地定义,接着给出了有关最小生成树和和低生成树的算法。同时对该方法的有
我局于2005年11月1日核发拆许字[2005]第40号房屋拆迁许可证,并以穗房拆字[2005]40号房屋拆迁公告予以公布。根据拆迁人的申请,现我局同意核发延拆许字[2014]第25号房屋拆迁
一、主发病虫害1.豆类:锈病、白粉病、叶斑病、褐斑病、炭疽病、枯萎病、豆荚螟、蚜虫、潜叶蝇、美洲斑潜蝇等。2.块茎类:枯萎病、疫病、晚疫病、软腐病、根腐病、黑根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