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楂是我国特有的果树,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山楂果实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其特有的酸味,其鲜食受到限制。近些年山楂的加工行业发展很快,对山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对山楂的贮藏保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今山楂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贮藏,在贮藏过程中非常容易失水,品质变差,保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课题选用“大金星”山楂为试验材料,主要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薄膜包装处理对山楂贮藏生理及品质变化的影响。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确定较好的贮藏温度和薄膜包装材料,旨在延长山楂的保鲜期,为生产实践中山楂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2℃、-0.5℃、1℃下贮藏对山楂品质指标的研究表明:与-2℃、1℃贮藏条件相比,-0.5℃下贮藏显著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了可滴定酸和Vc的损失,降低失重率及腐烂率,减缓了还原糖含量下降速度,抑制了山楂果肉的褐变。贮藏至105d时,1℃和-0.5℃下贮藏的山楂硬度分别为2.67N和3.31N,均与-2℃下的1.97N差异极显著(P<0.01)。-0.5℃下贮藏的山楂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1℃(P<0.05),而与-2℃差异达极显著(P<0.01);Vc含量与1℃、-2℃差异极显著(P<0.01);a*值为-2.27、还原糖含量为9.69%、失重率为2.6%。-2℃下贮藏山楂的腐烂率达到30%。2.在-2℃、-0.5℃、1℃下贮藏对山楂生理指标的研究表明:-0.5℃下贮藏能够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延迟呼吸高峰的出现并降低其峰值,减缓POD活性的下降,并延缓MDA含量和PPO活性的上升。在整个贮藏过程中,-0.5℃贮藏山楂POD活性最大值与1℃贮藏效果差异显著(P<0.05),而与-2℃贮藏达到差异极显著(P<0.01);-0.5℃贮藏果实MDA含量上升较慢,且与1℃贮藏差异显著(P<0.05),与-2℃贮藏差异极显著(P<0.01)。贮至第105d时,-0.5℃贮藏山楂的PPO活性最低且与-2℃贮藏差异显著(P<0.05),与1℃贮藏差异极显著(P<0.01)。3.不同薄膜包装处理(15μm PE薄膜、15μm PE微孔薄膜、40μm PVC薄膜)对山楂贮藏品质指标的研究表明:不同薄膜包装处理均能维持山楂鲜食品质,减缓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还原性糖、可滴定酸和Vc的消耗,降低失重率及腐烂率。贮藏至105d时,经薄膜包装处理贮藏的山楂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三组薄膜包装处理之间进行对比,15μm PE微孔薄膜包装处理的山楂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还原糖含量与另外两种薄膜包装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a*值与另外两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失重率与15μm PE薄膜包装处理的差异显著(P<0.05);15μm PE微孔薄膜、40μm PVC薄膜包装处理的山楂腐烂率都比较低,分别为3.6%、3.7%。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内,15μm PE微孔薄膜贮藏效果最好。4.不同薄膜包装处理(15μm PE薄膜、15μm PE微孔薄膜、40μm PVC薄膜)对山楂贮藏生理指标的研究表明:不同薄膜包装处理均能够降低山楂的呼吸强度,延迟呼吸高峰的出现并降低其峰值,提高POD的活性,并抑制MDA含量和PPO活性的增加。贮藏至105d时,经薄膜包装处理贮藏的山楂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三组薄膜包装处理之间进行对比,15μm PE微孔、40μm PVC薄膜包装处理的山楂POD活性值分别为1.09△OD470·min-1·g-1、1.15△OD470·min-1·g-1,与15μm PE薄膜包装处理的0.76△OD470·min-1·g-1差异显著(P<0.05)。15μm PE微孔薄膜包装贮藏的山楂PPO活性、MDA含量最低,分别为0.0349△OD420·min-1·g-1、0.717μmol·g-1;呼吸强度为45.35CO2mg·kg-1·h-1,显著低于另外两个薄膜包装处理组(P<0.05)。结果表明,在105d的贮藏期内,15μm PE微孔薄膜贮藏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