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很多违背商业道德的问题,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苏丹红”事件等等,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在电子行业中也出现不少这种现象,比如富士康在2010年1月至6月期间,一共有13位年轻的富士康员工选择跳楼结束他们鲜活的生命,因此富士康被贴上血汗工厂的标签;惠普在经历了客服录音曝光、质量门、蟑螂门和召回风波之后,其在中国市场的用户满意度和信任度受到了巨大挑战;摩托罗拉在中国裁员风波;诺基亚新产品广告造假等等。这些危机事件真是让人触目惊心,表明了这些电子企业,有的还是世界500强企业,对员工、消费者、环境或社会没有履行好社会责任,其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这么多不良的现象说明我国很多企业还缺乏社会责任,亟待解决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根据国内的研究现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影响的研究还很缺乏,所以有必要做出更多的实证研究,更深入和细致的分析其影响情况。本文正是居于这个背景,借鉴西方的先进研究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本文在经过大量相关中外文献的阅读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TRA)三大理论,开启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文献研究,主要借鉴Carroll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四层次模型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选取消费者感受最深和最广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员工权益、保护环境、慈善公益作为本文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核心维度作为自变量。并引入理性行为理论,将消费者的主观规范和态度作为中介变量;以消费者购买意向为因变量。确定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后,提出研究假设,进而根据假设构建理论模型。运用统计软件SPSS19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直接影响程度,以及通过中介变量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间接影响程度,最终检验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有直接正向的影响,4个维度对其影响程度从强到弱依次是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障员工权益、慈善公益;中介变量消费者主观规范、消费者态度都在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中产生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是从消费者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心理因素出发,深入分析企业履行不同的社会责任类型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不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可以使企业认识到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更深层次的了解消费者对企业履行不同维度的社会责任的反应情况。消费者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是最能直接影响到企业业绩。当企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进而会影响到销售情况,就会更积极地去履行社会责任。同时,本文研究也能为企业更有针对性制定管理和营销战略,更合理的分配资源,更有效率的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一个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