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N蛋白抑制IFn-β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亚科,可分为α、β、γ、δ四个属,其中α、β冠状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动物,γ-冠状病毒主要感染鸟类,δ-冠状病毒既可以感染鸟类,也可以感染哺乳动物。自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爆发以来,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冠状病毒被发现,如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MERS-CoV),2014年在美国爆发的猪δ冠状病毒(Porcinedeltacoronavirus,PDCoV);而且,随着环境条件变化或免疫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老的冠状病毒也发生了变异,导致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和流行,如2010年底在我国大流行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变异毒株。这些新发与再现的冠状病毒,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构成了巨大威胁,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是冠状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也是冠状病毒编码蛋白中表达丰度最高的蛋白,在病毒的复制与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前的研究发现SARS-CoV、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的N蛋白具有抑制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功能,但其作用机制不清楚。本研究对可以感染哺乳动物的三个冠状病毒属的代表性病毒,包括PEDV(α-CoV)、SARS-CoV和MHV(β-CoV)、PDCoV(δ-CoV)的N蛋白抑制Ⅰ型IFN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PEDV N蛋白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  以PEDV变异毒株AJ1102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克隆了N蛋白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后发现超表达N蛋白能显著抑制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诱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以及IFN-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且抑制IFN信号通路中关键转录因子IRF3以及NF-κB中的激活,提示PEDV蛋白具有拮抗IFN-β产生的特性。进一步分析了诱导IFN产生的RLR(RIG-Ⅰ-like receptor)通路中的信号分子(RIG-Ⅰ、MDA5、IPS-1、TRAF3、TBK1、IKKε、IRF3等)对N蛋白拮抗IFN-β产生的影响,发现PEDV N蛋白能抑制TBK1/IKKε及其上游分子介导的IFN-β产生,但不抑制IRF3诱导的IFN-β产生,推测PEDVN蛋白可能作用于RLR信号通路中的TBK1/IKKε或TBK1/IKKε与IRF3之间的信号分子。同时,还分析了PEDVN蛋白与RLR信号通路中各分子的相互作用,发现PEDV N蛋白仅与TBK1/IKKε存在相互作用,提示TBK1/IKKε是PEDVN蛋白的作用靶点。随后的研究证实,PEDV N蛋白通过与TBK1结合,导致TBK1与IRF3的结合能力降低,从而阻碍IRF3的磷酸化和核转运,最终导致IFN-β的产生受到抑制。  2.MHV和SARS-CoV N蛋白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  PEDV属于α-冠状病毒属,而MHV和SARS-CoV属于β-冠状病毒属。为了探讨MHV和SARS-CoV编码的N蛋白是否与PEDVN蛋白采用相同的机制抑制IFN-β产生,分析了MHV和SARS-CoV N蛋白与TBK1/IKKε的相互作用,发现MHV和SARS-CoV的N蛋白均不与TBK1/IKKε相互作用,而且还发现MHV的N蛋白与以前报道的SARS-CoV的N蛋白一样,不抑制RIG-Ⅰ和MDA5介导的IFN-β启动子激活,提示MHV和SARS-CoV的N蛋白可能作用于RIG-Ⅰ/MDA5或其上游的激活分子,与PEDVN蛋白拮抗IFN-β产生的机制完全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MHV和SARS-CoV的N蛋白均不与RIG-Ⅰ/MDA5存在相互作用,但与对RIG-Ⅰ/MDA5具有激活作用的dsRNA结合蛋白PACT(Protein activator of the 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kinase)存在相互作用,而且还发现PACT可以激活RIG-Ⅰ和MDA5激活的IFN-β启动子活性,但这种激活均能被MHV和SARS-CoV N蛋白抑制,提示MHV和SARS-CoV的N蛋白可能通过与PACT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RIG-Ⅰ/MDA5的激活。随后的分析发现MHV和SARS-CoV的N蛋白与PACT的相互作用是依赖RNA的,MHV和SARS-CoV的N蛋白与RIG-Ⅰ/MDA5竞争性结合PACT,减弱了PACT与RIG-Ⅰ/MDA5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RIG-Ⅰ/MDA5介导的IFN-β产生,是一种完全不同于PEDVN蛋白的作用机制。  3.PDCoV N蛋白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  PDCoV属于新确定的δ冠状病毒属,也是目前δ冠状病毒属中唯一成功在体外分离到病毒的δ冠状病毒。由于是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目前对其免疫学特性知之甚少。为了探究PDCoVN蛋白是否也能像其他冠状病毒的N蛋白一样具有拮抗IFN-β产生的特性,我们首先用IFN-β启动子荧光素酶系统、荧光定量RT-PCR以及ELISA等多种方法证实PDCoV N蛋白能够抑制IFN-β产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PDCoV N蛋白不能抑制RIG-Ⅰ/MDA5及其下游信号分子激活的IFN-β启动子活性,但是能抑制SEV激活的RIG-Ⅰ和MDA5活性。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与MHV和SARS-CoVN蛋白不同,PDCoVN蛋白能够与RⅠG-Ⅰ相互作用,且相互作用区域是RIG-Ⅰ与PACT或dsRNA结合的解旋酶结构域(Hel)和C端结构域(CTD)。进一步的分析发现,PDCoV N蛋白与RIG-Ⅰ的相互作用导致RIG-Ⅰ与PACT或ploy(I∶C)的结合能力降低,从而抑制RIG-Ⅰ/MDA5的激活及下游IFN-β产生。更有意义的是,PDCoV N蛋白也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并且与PACT也存在相互作用。但对PDCoVN基因的截短突变分析发现,PDCoVN蛋白抑制IFN-β产生的区域主要是其N端结构域(NTD),CTD不具有抑制IFN-β产生的功能。深入分析发现NTD主要负责N蛋白的胞浆定位和RIG-Ⅰ结合等功能;而CTD主要负责N蛋白核定位和RNA结合功能,这些特征对PDCoVN蛋白抑制IFN-β产生无益。综合上述研究结果,PDCoVN蛋白拮抗IFN-β主要是通过与RIG-Ⅰ的Hel和CTD结构域结合,导致RIG-Ⅰ识别或结合PACT和dsRNA能力下降,抑制下游信号通路传导,最终抑制IFN-β产生。  通过对PEDV、MHV、SARS-CoV以及PDCoV的N蛋白拮抗IFN-β产生机制的研究,发现不同冠状病毒属的N蛋白采用不同的策略拮抗Ⅰ型IFN产生,表明冠状病毒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的机制十分复杂。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服务人员的行为是否会对消费者的客户感知产生巨大影响,并且客户感知与客户满意度直接相关.本研究以中国著名的火锅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消费者数据,得出可
本文简要阐释了海外项目采购与物流运输的特征,针对海外项目在计划编制、巡检与催交、出厂检验、国际物流运输等环节的基础要点进行了大体分析,并围绕引入多元采购管理模式、
在现阶段的工程建设实践领域中,数字化的工程测绘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与人工实施工程测量的传统方式相比,运用数字化手段作为支撑的工程测量方式更加可以简化测量操作环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新时期的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当做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建设思路,将人才队伍的建
自中国和日本恢复建交以来,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贸易额节节攀升,贸易额攀升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会引发一些新的思考.通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2009—2018年中国对日本出
H5N1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H5N1 subtype,AI H5N1)是当前威胁家禽养殖业安全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灭活苗的使用一直是防控禽流感的主要手段,但
本文通过研究欧盟的“动物福利”,剖析动物福利的内涵,进而探究“动物福利”成为贸易壁垒的原因.由于我国是欧盟畜牧类农产品的出口大国,我国进行有关“动物福利”的改革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