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机械智能的SMA驱动的双稳态爬行机器人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观念中机械结构被人们视为冷冰冰的被控对象,其只能通过控制指令产生相对的运动和力。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机构学以及材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种新的具有思考能力的机器重新回到专家学者的视野,于是机械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种以“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为致动器,设计并制造出一种依靠自身运动逻辑控制的爬行机器人。该机器人致动系统将SMA致动器与柔顺双稳态机构相结合,保证机器人运动的可靠性,同时调节机器人在两个稳态位置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与此同时该机器人的爬行速度可依据使用范围情况调节通电电流的大小实现转变,并且该爬行机器人无须电子控制电路,所以使机器人设计轻量化,集成化,可大大提高SMA作为致动器在机器人领域的使用领域范围。全文取得以下成果:(1)提出并设计了一种依靠弹簧磁铁系统通过自身运动逻辑控制的爬行机器人。该机械逻辑可替代位置传感器的功能,根据机器人运动位置控制致动器通,断电逻辑。该机构可降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成本,减轻机器人重量使结构紧凑集成化。(2)由于传统形状记忆合金的本构模型较为复杂,为工程实际应用增加了设计难度。本文应用静力学双模态模型,在只考虑纯奥氏体与马氏体相位下建立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致动器的力-位移输出数学模型,通过简化相变过程使得该模型可适用于无需考虑温度导致相变情况下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致动器的设计。最后实验结果与模型得到了很好的验证。(3)为使柔性双稳态机构更好的与拮抗式形状记忆合金致动器相匹配,本文引用伪刚体模型(PRBM)与双梁约束模型(Bi-BCM)对预应变式柔性双稳态机构的尺寸设计进行仿真分析。建立双稳态机构尺寸参数对应的数学模型,最后得到参数可调的双稳态机构作用于滑块的力-位移的曲线关系,并由此指导机器人的参数设计。(4)本文对上述的模型进行了静力学分析,根据运动过程的各个阶段提出相应的约束边界条件,为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机器人进行相关的爬行实验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并得到机器人在不同电流作用下的位移时间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可通过调节驱动电流大小调节爬行机器人步态频率。最终在满足致动精度的情况下,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减少形状记忆合金作为驱动的爬行机器人的设计成本。同时降低控制电路所带来的复杂性,为形状记忆合金作为致动器在机器人致动器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石墨烯的成功制备打破了传统理论认为二维晶体材料由于热涨落不能稳定存在的预言,极大地鼓舞了科研人员对石墨烯的研究热情,推动了低维纳米科学技术的进展。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质、独特的能带结构、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的导热性和极高的机械强度等特点。因此,它在材料、物理、化学、生物、能源和信息等诸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为了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在实际生活中实时的环境监测变得
胶体金快速检测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真菌毒素的现场检测,研究从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及参比方法一致性方面对呕吐毒素胶体金快速检测产品的性能进行系统性评价,旨在为呕吐毒素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的选取和质量评价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该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符合检测小麦和玉米中呕吐毒素含量的技术要求,适合大批量样品的现场快速筛查。
以人机物互联共融为新生产关系的智能新时代面临deepfake,fake news等情报分析新挑战,需要基于大数据与AI重构情报分析框架,融合社会/物理/信息/认知空间数据,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算法进行人(假冒者)、物、组织、真假事件及相互关系的感知、理解、预测。本文围绕情报分析框架tjuIAF及其实证,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提出了基于复杂网络的情报分析框架tjuIAF。根据特定情报需求,从社会/物理/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用更加智能的技术以减轻父母劳累同时又减少婴儿危险的需求日益强烈。然而,现有的婴儿监护方案大多只是简单通过摄像头拍摄婴儿画面,不能为父母提供智能监护的功能。因此,本文提出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双目摄像头监测婴儿与床的实际位置距离和表情识别方法,实现对婴儿的智能监护。本文实现了基于双目相机对婴儿从位置和表情两个方面进行监护的方案。首先,针对实际边界距离测量问题,提出通过修改V
结构动态特性是衡量数控机床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数控机床加工误差和效率均有重大影响。目前,有关数控机床动态特性的研究,多局限于整机试验模态测试和有限元仿真分析,尚未形成可有效指导数控机床主机企业进行产品设计与动态性能检验的方法、以及有关数控机床动态性能检测与评估的行业和国家标准。因此,本文紧密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任务,着重研究了数控机床整机动态特性评价方法与相关关键技术,全文研究工作如下:
肘关节康复训练机器人相对于传统医师医疗手段在帮助瘫痪病人进行单关节康复训练运动时具有训练效率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本文在综述现有肘关节康复训练机器人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肘关节康复训练的基本要求,研究了肘关节康复训练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工作空间优化以及人机仿真分析等内容。论文工作内容如下:1.详细分析了肘关节的生理参数、运动机理和关节转动中心特性,为接下来的机构设计和人机仿真分析奠定了基础;借助光
高速主轴的热、动特性对机床加工精度与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定位、定压预紧主轴由于预紧力不能灵活调整,无法满足不同工艺对热、动特性的综合要求。另外,普遍使用的循环冷却方式,虽然能够很好的控制轴承外圈和主轴壳体的温升,但对转子温升抑制较弱。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高速主轴热-结构耦合建模和仿真方法、以及基于预紧力的热特性控制装置和方法。基于Jones轴承模型,综合考虑了主轴热效应和离心力效应引起的轴承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背景下,机器人协助工人完成生产任务逐渐成为现实,人机协作研究成为了机器人领域新的研究分支。具有人机协作功能的协作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有很大的不同,协作机器人可以和人工作在同一工作空间中。协作机器人不需要操作者熟练掌握编程技术,操作者可以拖动机器人完成示教,进而完成装配等任务。但是操作者拖动机器人时不能保证装配件之间完全配合上,因此协作机器人的柔顺性也非常重
微创手术机器人具有操作稳定性好、精度高、不易疲劳等优点,是复杂手术实现微创化的重要技术途径。然而,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力传感技术可以应用在微创手术机器人中。本文针对微创手术中的触觉诊断,基于光纤传感机理,选择了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为传感元件。通过柔性机构变形理论,提出了新型的柔性结构,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将FBG与优化后的柔性结构结合开发出微型化、高精度的力传感器,研制出相应的原型样机,并
随着智能制造的提出,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具备可以与人交互并协同工作的协作机器人在市场中大量涌现。然而由于传统的机器人示教技术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下和较高的专业门槛,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今的工作生产需求。虽然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许多交互性较好的示教技术,但是由于各自传感器存在的局限性,都未能十分理想地实现协作机器人的示教控制。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融合体感设备Leap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