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收集记录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或风湿免疫科住院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并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确诊的98例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否小于60mL/min分为肾功能不全组和非肾功能不全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研究结果:一、狼疮肾炎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24.5%;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高于非肾功能不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减少及浆膜炎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于非肾功能不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功能不全患者SLEDAI分值高于非肾功能不全患者(11.7±2.8 vs 9.7±3.8,P<0.05)。4.血尿和白细胞尿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肾功能不全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类型为IV型或IV型+V型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肾功能不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病理活动指数(10.6±6.0 vs 5.4±4.4,P<0.05)以及慢性指数(2.8±2.3 vs 0.6±0.9,P<0.05)显著高于非肾功能不全患者。三、多因素分析发现:血小板减少(OR=18.613,95%置信区间 1.776-195.076)、浆膜炎(OR=20.873,95%置信区间 3.293-132.317)以及白细胞尿(OR=5.007,95%置信区间 1.197-20.943)的出现均有较高的肾功能不全发生风险(P<0.05)。四、血小板减少、浆膜炎、白细胞尿的发生与eGFR的相关性分析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与eGFR呈负相关(r=-0.261,P=0.009);浆膜炎的出现与eGFR呈负相关(r=-0.391,P<0.001);白细胞尿的出现与eGFR呈负相关(r=-0.259,P=0.010)。结论:1.狼疮肾炎患者易发生肾功能不全。2.血小板减少和浆膜炎的发生以及白细胞尿的出现是狼疮肾炎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当狼疮肾炎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浆膜炎或白细胞尿时,可能更容易发生肾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