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设立近七年以来,全国逐步实现1+3+7+1+6的开放型立体经济新格局。作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内容之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近七年的快速发展及推广历程中的影响效应究竟如何呢?明确这一问题,对于深刻认识自贸区政策前期发展成果以及未来进一步复制、推广、深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2009~2017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首批及第二批设立的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的省或直辖市作为处理组,以全国未在2015年及以前设立自贸区的其他省或直辖市作为控制组,以各省市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作为衡量地区外商投资水平的被解释变量,加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品零售总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成本、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等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设定时间虚拟变量和政策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法(DID)进行基础回归检验二者相乘项系数的显著性,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等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平行趋势检验等检验双重差分的前提假说。通过多种实证检验表明,自贸区的建成设立能够对设立地区的外商投资水平产生显著且可观的正向促进作用,自贸区设立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消费品零售价格总额与外商投资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劳动力成本、政府干预程度呈显著性负相关。随后三种稳健性检验方法表明实证检验十分稳健,两种检验趋同性的方法再次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