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配式RC结构具有生产效率高、污染小、节约资源等优势,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的装配式节点多以湿连接为主,装配式节点在设计上与现浇等同为原则,但是由于施工质量和现场操作很难保证结构装配连接的可靠性,往往造成装配式节点的耗能能力较差,更不能做到人为控制节点区域的塑性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装配式RC结构塑性可控钢质节点,主要展开了以下几点研究工作:装配式RC结构塑性可控钢质节点的模块化及设计方法。为便于装配引入了两大模块:连接模块和阻尼器模块。其中,连接模块分为柱钢质节点子模块、上下柱子模块和梁子模块。基于此对阻尼器模块提出了“刚度等效”和“塑性可控”原则,对连接模块提出了“强连接强构造”原则。最后给出了装配式塑性可控钢质节点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以及连接件设计的计算公式和构造要求。装配式RC结构塑性可控钢质节点的力学性能影响分析。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阻尼器开孔形式、阻尼器耗能段不同高厚比、阻尼器耗能段不同长高比以及阻尼器非耗能段面外屈曲约束对装配式RC结构塑性可控钢质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器开孔数量越多,塑性发展程度越好,塑性发展分布位置也越均匀;耗能段高厚比越大,装配式钢质节点初始刚度越小;耗能段长高比越大节点极限承载力越小;通过约束阻尼器非耗能段的面外屈曲,可将塑性发展位置控制在耗能段区域内。装配式RC结构塑性可控钢质节点试验研究。基于参数化分析,明确了主要力学性能影响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个装配式RC结构塑性可控钢质节点及1个现浇节点,并进行拟静力足尺试验。重点分析了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承载力退化系数及耗能能力等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与现浇节点对比,装配式塑性可控钢质节点的滞回曲线更饱满,耗能能力更强,延性更好。同时装配式塑性可控钢质节点能有效地控制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损伤,避免梁端混凝土发生破坏,实现了梁端“塑性可控”在钢质节点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