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面法的隔震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F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隔震技术的逐渐成熟,隔震桥梁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但是,有关隔震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研究尚缺乏,且传统的分析方法计算工作量较大,不易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基于此,本文以一典型的RC隔震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结合基于性能的概率地震分析思想,采用典型的响应面法对该桥梁的各主要构件和整个结构体系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进一步为此类桥梁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减小地震作用下的损害,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OpenSees分析程序建立此RC隔震连续梁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对所建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并与SAP2000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OpenSees软件分析可靠。  2、综合考虑结构本身以及地震动的变异性,选取对结构响应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结合各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试验设计;依据该RC隔震连续梁桥的目标反应谱来选取用于分析的地震波。  3、在标准响应面法的基础上,基于正态分布假设,建立结构响应的双响应面模型,并对建立的响应面模型进行拟合精度检验,以及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有效,并得到了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最大的变量;在此基础上结合拉丁超立方抽样与MC法得到该桥梁各构件及结构体系的地震易损性曲线,通过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得出:隔震支座的应用大大减小了桥墩的地震易损性。  4、采用含有随机因子的响应面法,选取谱加速度Sa作为结构能力指标,对结构能力进行函数拟合,并检验响应面模型拟合的精度与显著性,进而得到该桥梁各主要构件及结构体系的地震易损性曲线;通过对地震易损性曲线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响应面模型精度的原因;综合得出:此方法为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首先,该文主要研究了结构控制及智能结构控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得出了主动控制在本质上优越于被动控制的结论,并分析了主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一种用人工神经网络来
空间网格结构由于其建筑造型丰富、结构性能优良、施工安装方便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被众多的大跨度建筑所采用。其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开发,不仅引起了许多大型软件开发商的关
随着三大铁路干线的提速,列车提速过桥时中、小跨度铁路钢桥横向刚度不足、横向振动幅值较大已成为普遍现象.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在分析车—桥横向耦合振动机理的基础上,以桥梁
近些年,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曲线梁桥由于能够很好地克服山区山高沟深等复杂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很好地满足道路线形要求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山区曲线桥
该文对索膜结构的最主要的问题-找形、荷载分析以及裁剪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对索膜结构CAD系统的开发及面向对象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该文第二章以固体力学大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结构抗震水平的需求日益增强.传统的抗震分析与设计方法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地震工程界的相
该课题介绍了中国工程招标的评标的主要方法、一般程序及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分析了中国招标评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模糊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说明基于模糊数学理
弦支穹顶结构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已陆续在国内若干重大工程中得以应用。其形体优美,受力合理,能够跨越大空间,对此种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大跨度空间结构领域的实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数值分析方面有限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创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程序来研究在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具有控制沉降和协力双重
小半径曲线桥梁在城市立体交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现有的曲线桥梁大多是箱梁桥,建筑高度较高。无梁板桥相比箱梁桥,建筑高度可降低35%左右,且施工更简单,在一定跨径范围内,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