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界面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en8431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出于开拓生存空间、获取山地资源和回归自然的需要,人类的山地建设活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抓住山地城市外部空间实体与空间的交接面——界面进行研究。界面是生成空间、限定空间形态和传达环境意义的物质实体。作为形体的城市,界面无所不在,各具形象。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界面景观设计是城市空间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多数山地城市在规划设计与建设时,由于缺乏对山地的全面系统地规划和科学管理,沿用平原城市的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及标准,因不适应山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山地城市特有的立体、多维景观的破坏,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探索出一条适于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界面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首先从界面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出发,立足于山城重庆外部空间界面特征,分析了山地城市界面对于空间构成的功能和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重庆的自然、历史、文化等因素对界面景观建设的影响,归纳出重庆现存的城市界面景观问题。其次,运用视觉美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结合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界面的特性,总结出指导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界面创造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具体对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的底界面景观、垂直界面景观及外部空间形态设计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以重庆市外部空间的实例分析,验证所研究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同时,在研究的实例中涵盖了典型山地城市界面创造的设计要点。希望通过本文对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界面的研究,能在中观和微观层面上对山地城市外部空间形态创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针对高填方工程的工后沉降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曲线模型与灰色理论模型的联合预测模型。采用曲线拟合法,考虑沉降因素,预测实际工程沉降,将其预测结果与双曲线
1引言哈尔滨市阿城区地处张广才岭西麓,全区非山即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大风灾害发生较重的地区,每年大风日数8次以上,大风灾害发生率约2—3次,因大风引发的火灾
为研究填方路堤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损伤破坏过程,以哈佳高铁填方路堤为研究对象,设计比例尺为1∶20的填方路堤振动台模型。在两种地震波不同幅值和频率的激励下,实验
题画诗是因画而产生的,它介于诗歌与绘画之间,是诗画艺术融合的最典型体现。山水画自唐末五代发展成熟,到宋代更因其满足了文人士大夫“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需要而颇受欢迎
依托北京地铁19号线平安里站工程,利用现场监测数据,研究在管幕构筑的超浅埋棚盖防护体系下,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以及拱顶沉降的规律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无管幕防护施工阶段
为评价不同煤层倾斜角下极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效果,分析滚筒工作状态下出煤口煤的堆积面积和煤的推挤力,给出不同煤层倾角下的装煤影响系数,建立了装煤效率理论模型。通过设计
针对煤系黏土岩在洗选过程的泥化问题,考察了不同电位梯度条件下煤系黏土岩的表面电性质和表面润湿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电化学方法抑制煤系黏土岩泥化的表面作用机制。结果表
我国地域辽阔,石油资源储藏丰富。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各行各业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的增加。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北
为研究弱电网条件下双馈风机的控制系统与电网交互作用引发的稳定性,在dq坐标系下采用阻抗分析方法建立了双馈风机完整的小信号导纳模型,推导出双馈风机的阻抗公式,在Ma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