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以上海、台北两大城市青少年作为观察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两岸因为同样的语言、相近的文化,使得不同城市居民的面貌看来变得如此相似.人们讨厌庸俗却又害怕落伍,追求认同又希望与众不同,经由媒介,他们掌握流行讯息找到自己的位置,透过消费,他们藉由流行商品实践时尚生活,他们创造、传播、接收、再制流行文化,以展现自我与他人的分别.上海、台北作为引领两岸流行文化的城市,这两大城市中的居民,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嗅觉灵敏甚至焦虑落伍,以传播学的视角来观察,流行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庸置疑的媒介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有关于媒介与流行文化消费的议题在西方早已受到关注,在因特网发达的信息环境下,纵使中国已经逐渐跟上全球化的脚步,但是传播界有关跨地域的次文化研究仍旧不足,尤其在两岸流行文化讯息几乎已经同步的情况之下,有关于媒介效果的研究应该有助于对整个大中华媒体市场的深入了解.该论文基于文化研究的精神,将流行文化细分三个区块:外貌——服务与身体、娱乐——流行歌曲与电视剧、休闲——购物与旅游,个别定性分析与青少年媒介使用的关系,并以定量的调查作为分析左证并作出总结讨论.
其他文献
新闻报道在加强对司法的宣传与监督的同时,还不可避免地与司法产生着冲突。如何协调两者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新闻学界与法学界、司法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这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第二部分对本文涉及到的司法的涵义做了界定并探讨了新闻报道与司法冲突的法律背景。第三部分对新闻报道与司法冲突的主要表现进行了梳理,分别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从新闻学学理和法理学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新闻报道与司法
期刊
随着中国的入世和国内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国传媒业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中国传媒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而不断增强竞争力则是传媒应对和驾驭市场竞争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大特色,党报副刊又是其中的主流。 在当前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党报副刊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对党报副刊作了概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然后从编
透过一个平均化后的感性个体电视观众形象,结合电视传播的线性法则,再次探询观众收视行为的动因,文章对电视收视行为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这样的归纳: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状态下想
1023年,河阳温县(也就是今日的河南孟县)的郭熙恰逢北宋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因其千态万状的山水创作而享有“独步一时”的美誉。郭熙的生平创作以平远图居多,伴有高远水源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