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合并电解质紊乱与未合并电解质紊乱的一些临床特征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13例COPD资料,分为COPD无合并电解质紊乱组86例和COPD合并电解质紊乱组12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OPD合并电解质紊乱组和非电解质紊乱组各项临床特征差异。
结果:发生COPD未合并电解质紊乱86例,平均年龄68.44±7.54岁,COPD合并电解质紊乱127例,平均年龄70.02±6.03岁。213例患者血钠<135mmol/L107例,占50.2%,血钾<3.5mmol/L43例,占20.2%,血氯<98mmol/L68例,占31.9%,血钙<2.2mmol/L38例,占17.8%。血钠>145mmol/L13例,占6.0%,血钾>5.5mmol/L11例,占5.2%,血氯>108 mmol/L13例,占6.0%。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性,其住院时间、发生酸碱失衡、是否需要住ICU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两组病人的病死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种电解质紊乱经治疗后,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电解质紊乱纠正无效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OPD合并电解质紊乱较非电解质紊乱住院时间长,易发生酸碱失衡及乳酸血症,入住ICU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长,COPD合并电解质紊乱死亡率较未合并电解质紊乱高。在治疗过程中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未能纠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