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发展,"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创举"(牛若峰,2000).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制度建设落后于实践要求的问题,同时理论界也存在着人为″泛化″和片面″拔高″农业产业化的认识倾向,在实践中也有盲目效仿和"一刀切"现象.归根结底,是如何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农业产业化制度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问题.对于上述问题,理论界近年来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大多是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某一侧面或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的.该文最大的特点在于:第一、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全面、逻辑的对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纵向的、系统的论证;第二、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揭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特征(当前理论界大多偏重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特征的静态分析);第三、从实践意义上讲,该文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核心问题,即利益决定模式的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和制度缺陷作了详细地分析,并提出了以制度创新来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思路.该文的着重点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诱因及其制度特征,和农户分散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交易特征和交易成本的比较等方面入手,论证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经济学依据,从而力图揭示出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相应的制度安排的适应性要求,消除中国当前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认识上的偏差,促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最后,该文指出了当前影响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制度"瓶颈",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从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微观体系和宏观体系两个方向进行制度创新.(另外,该文的一部分研究成果: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本诱因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已经发表,并得到了相关人士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