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肽纳米仿生骨基质材料成骨能力和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BMP-2活性肽/PLGA-[ASP-PEG]仿生骨基质材料,评价BMP-2活性肽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的粘附、增殖及诱导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对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改性,制成PLGA-[ASP-PEG]多元共聚物,同时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寡肽BMP-2活性肽(P24),将其与PLGA-[ASP-PEG]共价结合,构建BMP-2活性肽(P24)/ PLGA-[ASP-PEG]仿生骨基质支架材料。实验分三组,将大鼠BMSC与不同材料复合培养。A组为PLGA-[ASP-PEG]仿生骨基质材料,B组为PLGA-[ASP-PEG]材料,C组为单纯的PLGA材料。流式细胞仪(FCM)对培养细胞性质进行鉴定。沉淀法测定细胞与材料到粘附率。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考马斯亮蓝法和扫描电镜(SEM)检测BMSC体外增殖活性,成骨诱导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蛋白(OCN)含量,ALP染色和钙结节染色了解BMSC成骨分化情况。结果FCM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为BMSC。细胞粘附率检测显示,BMSC在P24/ PLGA-[ASP-PEG]材料表面和PLGA-[ASP-PEG]材料表面的粘附性能和增殖能力明显高于PLGA表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EM、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一致。ALP活性和OCN含量检测显示:P24诱导的A组ALP活性和OCN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ALP染色和钙结节染色:P24诱导的A组出现阳性表现的时间最早。结论PLGA-[ASP-PEG]能促进BMSC在骨基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并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的形态,PLGA-[ASP-PEG]材料及其降解产物不影响BMSC的成骨分化, P24能体外诱导BMSC向成骨方向分化,具有与BMP-2类似的骨诱导活性。第二部分BMP-2活性肽体外定向诱导大鼠BMSC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剂量依赖性研究目的探讨自行合成的寡肽P24对大鼠BMSC体外定向诱导成骨分化的能力,评价P24的成骨诱导活性及体外诱导成骨的最佳剂量。方法取4周龄SD大鼠分离培养BMSC,传至第3代时改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300、200、100、50和0μg/ml的P24,并依次记为A、B、C、D和E组。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检测细胞的ALP活性和OCN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成骨标志物基因Ⅰ胶原(COL-Ⅰ)、骨桥蛋白(OPN)及OCN mRNA的表达。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3~4d,培养细胞形态由长梭形转变为短梭形或多角形。随着培养基中P24浓度的增加,细胞发生成骨样改变的时间提前。ALP活性和OCN含量检测显示,A和B组ALP活性和OCN含量较其他三组增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培养14d,成骨诱导标志物COL-Ⅰ、OPN和OCN mRNA在各组均有表达。A组和B组的Ct值明显大于C组和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24体外能有效地诱导BMSC向成骨方向分化,在PLGA-[ASP-PEG]材料体系中,最适合的P24体外诱导剂量认为是200μg/ml。第三部分BMP-2活性肽/PLGA-[ASP-PEG]仿生骨基质材料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目的评价P24/PLGA-[ASP-PEG]仿生骨基质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大鼠背部双侧竖脊肌浅层肌袋中植入不同材料。A组:P24/ PLGA-[ASP-PEG]仿生骨基质材料;B组:单纯PLGA-[ASP-PEG]材料;C组:单纯的明胶海绵材料。X线、CT+三维成像观察植入物成骨情况,不同时间点病理切片,行组织学观察,western blot检测植入区成骨标志物Col-I及OPN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ol-I及OPN mRNA的表达。结果X线、CT+三维成像:8周时,A组可见明显的成骨表现,B组偶见成骨样影像,C组未见新骨表现。组织学观察:A组8周骨小梁明显增粗增宽,表面形成类骨密质的结构,可见大量新骨形成,在新骨外周部有骨小梁及新生血管。B组8周时植入区纤维组织增生,偶见软骨细胞及少量成骨细胞。C组8周明胶海绵吸收,呈现肌肉组织表现,未见新骨形成。实时荧光定量RT-PCR:各组8周均有Col-I mRNA和OPN mRNA的表达, A组中Col-I mRNA和OPN mRNA为高表达。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构建的P24/PLGA-[ASP-PEG]仿生骨基质材料能够诱导异位成骨,P24具有与天然BMP-2类似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和骨诱导活性,其成骨过程以软骨内化骨为主。第四部分BMP-2活性肽/PLGA-[ASP-PEG]仿生骨基质材料修复兔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P24/PLGA-[ASP-PEG]仿生骨基质材料修复兔股骨中段临界大小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成股骨中段15mm的临界大小骨缺损模型。按实验设计分为三组。A组:植入P24/ PLGA-[ASP-PEG]仿生骨基质材料,B组植入PLGA-[ASP-PEG]材料;C组,植入单纯的明胶海绵。5孔钢板螺钉内固定。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修复组织ALP测定以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X线显示及评价:A组8周骨痂与宿主骨界限模糊,骨痂密度不均匀,皮质骨轮廓出现,骨缺损已基本消失,有典型的骨愈合影像;12周骨痂开始塑性,新生骨皮质结构清晰,与断端骨自然连接,髓腔有再通趋势。按照X线骨缺损愈合分级,16周时4级以上为9只(优良率64.28%)。B组12周缺损区有少量骨痂生成,断端吸收变细,髓腔开始闭锁,缺损区依然存在。X线骨缺损愈合分级0级为5只(占62.5%)。C组:12周骨缺损区表现为骨不连影像,髓腔闭锁,钢板有松动迹象。X线骨缺损愈合分级均为0级。组织学观察:A组:8周时成骨细胞活跃,新骨大量增生,相互融合生长,呈编织骨和骨小梁结构,骨小梁钙化形成板层股。12周时编织骨增厚密集,呈典型的板层骨结构,骨细胞趋于成熟,有血管形成和长入,不规则骨髓腔出现。B组:8周纤维组织增生,材料部分吸收。12周植入区两端与宿主骨交界处,新骨增生,可见骨小梁和板层骨。植入区中央材料大部分吸收,可见大量的纤维组织,偶见软骨细胞。C组:12周缺损区被纤维结缔组织填充,骨端增生不活跃,髓腔封闭。生物力学测试:A组最大抗弯曲负荷122.14±12.83N,与同组正常骨参照值相比,修复比率为87.42%。B组最大抗弯曲负荷38.38±8.09N,与同组正常骨参照值相比,修复比率为26.89%。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体外构建的P24/PLGA-[ASP-PEG]仿生骨基质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能诱导启动典型的软骨内化骨过程,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其他文献
为了识别海洋立管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个流型及考察立管系统在各流型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利用室内试验装置模拟海洋立管系统,对立管中两相流动压力波动及其引起的管道振动位移进
为了有效解决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易干缩开裂的问题,选用柔性聚丙烯纤维和高弹性玻璃纤维为试验纤维,在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及相同配合比的条件下,进行了二灰碎石掺加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对复杂Pilon骨折患者炎症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复杂Pilon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针对郴州某复杂硫化铅锌矿资源的性质特点,采用铅快速浮选后尾矿再磨再选的阶磨阶选工艺,较好地实现了铅锌的高效浮选回收。研究了磨矿方式、捕收剂和调整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
针对传统的电子资源信息检索方法,在大量复杂数据干扰时存在检索信息不全、检索结果不精确、检索效率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角模糊集算法的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分布式多模块检索方法,首先利用决策树算法对图书馆电子资源进行信息采集及多模块划分,引用拉格朗日算法对电子资源信息多模块划分结果提取其最优特征;其次通过最优特征计算相同特征信息的偏斜率,根据偏斜程度对特征信息进行分类,细分其类边缘,建立特征信息辨别函
目的:探究母乳喂养姿势与Ⅰ、Ⅱ度凹陷性乳头产妇喂养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本院进行分娩且出现凹陷性乳头的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母乳喂养姿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学中张量成像问题的求解、一类自由边界问题的求解以及二阶锥互补问题解的性质的理论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临床治疗中.扩散张量成像
颅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传统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都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是常见的人工骨缺损修复材料之一。C
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不可缺少的感知方式之一。正常情况下由声源振动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疏密波,经外耳道通过鼓膜进入中耳,引起听骨链振动,再通过卵圆窗进入内耳,振动前庭阶内
JM-1型建筑密封胶是一种以聚醋酸乙烯树脂为胶体配制而成的,是常温固化、单组份的密封胶,本文介绍了该密封胶的聚合方法,配制操作,性能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