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除了政治、经济交流之外,文化交流也成为国家间交流的重要一环。每年中国都会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学者以及技术人员等赴海外学习交流,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专家、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深造,形成了一股来华学习的潮流,其中,预科留学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预科留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目前针对留学生研究的一些成果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预科留学生。本论文正是以来华预科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从预科留学生在华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生活满意度以及所采用的适应策略这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该研究对提高预科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选题的背景、意义、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本文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2.对跨文化理论基础的阐述,共分为跨文化适应理论的发展以及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3.以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预科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预科留学生在华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生活满意度及采用的跨文化适应策略为主要研究问题,设计了旨在调查预科留学生的个人情况、社会文化适应状况的4种调查问卷并提出研究问题:(1)来华预科留学生在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存在个体差异?(2)社会文化适应与生活满意度是否存在相关性?(3)来华预科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上采用的主要策略是什么?是否存在个体差异?继而,利用SPSS17.0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问卷1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以及国别的分布情况;对问卷2至问卷4进行效度分析,得出问卷的效度较好,适宜进行分析;接下来又利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4.根据研究结论,笔者给出相应的教学意见,同时,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笔者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总体来看,预科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良好,他们对中国的社会文化适应较好,同时对在华的生活较为满意;(2)来华预科留学生对社会文化比较适应的学生占大多数,其次是适应性一般与非常适应,被试者中没有很不适应和比较不适应的学生;被试者对社会文化适应只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且女生的适应性要比男生要强一些,在地域与年龄上没有什么差异;(3)社会文化适应与生活满意度存在较高的相关性;(4)来华预科留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侧重于整合策略、其次是分离策略、同化策略,选择用边缘化策略的人数最少,在使用跨文化适应策略上不存在年龄、性别、地域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