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代词“之”的篇章功能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两汉时期的重要文献《史记》为研究对象,结合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篇章回指方面的理论,在对《史记》中的代词“之”作全面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从篇章研究角度详细考察了“之”的语法和语义功能,得出了如下结论:代词“之”的语法分布主要是在句中作动词宾语,极少数情况下作介词宾语和兼语;它的语义功能是对具体的人或物起指代作用,或对复杂的事件起统称作用。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极强的篇章回指功能,能够跨越篇章小句的界限,对前文中的人、物或者事件进行回指;同时,决定代词“之”是表指同还是统称的关键是支配“之”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带表统称的代词“之”作宾语的动词,都具有[+感知]、[+心理活动]、[+言语活动]等语义特征之一。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动词宾语位置上的几种回指形式,即名词和名词词组、谓词性结构、“之”、零形回指的出现规律。  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介绍了有关代词“之”的研究成果、语料选择、《史记》中代词“之”的概貌、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篇章与回指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简介。  第二章从篇章研究角度考察了代词“之”的两种不同的指代作用:表统称和表指同,并分别考察了和表统称的“之”共现的动词,发现它们都具有[+感知]、[+心理活动]、[+言语活动]等语义特征;也考察和分析了与表指同的“之”共现的动词的语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代词“之”的先行项找回的制约因素是支配“之”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特点。最后,还探讨动词宾语位置上的名词和名词词组、谓词性结构、“之”、零形回指这几种回指形式的出现规律。  第三章是本文的结语,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1,决定代词“之”是表统称还是指同的关键是支配“之”的动词是否具有[+感知]、[+心理活动]、[+言语活动]等语义特征。支配表统称的“之”的动词必须具有[+感知]、[+心理活动]、[+言语活动]等语义特征之一;如果不具有这些语义特征中的任意一种,则“之”是表指同。2,表指同的“之”的具体指代对象也由支配“之”的动词的语义特点决定。3,代词“之”的先行项的找回可以根据支配“之”的动词来确定,首先确定“之”是统称一个事件还是对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进行指同;其次根据重述联系,还可以具体确定“之”的具体的先行项。
其他文献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古今中外诸多学者对它的思想基础、美学观点、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等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文拟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两汉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体发展和文体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旨在研究这一时期文体发展的实际脉络和文体变迁的机制,重点针对骚体、赋体、乐府、诗歌四种文体展开。经过分析
抗战爆发后人口的大西迁与西部的现代化,被视为二十世纪最富有革命意义的事件之一。它与中国现代民族共同体的建立及四十年代以后的历史紧密相关。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在这一关
本文分析了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区别 ,指出利用有线电视实现三网合一的困难 ,在讨论建设计算机城域网必要性的基础上 ,探讨了利用有线电视HFC网络组建计算机城域网的可行方案。
活动时间:10月20日-10月28日9天4680元/人摄影领队:中国风光摄影网职业领队报名优惠:3人以上报名优惠100元/人,6人以上报名优惠200元/人,老团员报名优惠100元/人。持证享受门
王安忆的创作始终贯穿着对人性、人生的思考,她以的独特的体验和艺术形象传达着对生命意识的探讨、对于生命本能的询问、对于人生命运的揭示。在王安忆近20多年的创作中,从《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14高考已经结束,但人们对高考的关注并未停止。对本届高一新生来说,2017年英语高考改革,无疑是最大的关注点。而无论高考制度怎么改变,对于我们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有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