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扶正清幽汤对其脾胃湿热型的疗效探索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x8689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风险因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预防及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学术支持,分析扶正清幽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之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扶正清幽汤疗效观察研究对象,一共纳入67例(试验组34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结束后分析资料得出疗效观察结果,同时将该67例患者临床资料,与另外收集的126例慢性胃炎(其中有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资料合并共193例患者后分为两组(CAG组,非CAG组)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发病危险因素。分别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分别使用t检验和?~2检验对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从中发现可能导致发病的风险因素,再将P<0.05的单因素逐步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得出P<0.05的独立风险因素,建立并检验回归模型显著性。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析: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前有所下降,其中神疲乏力、稀便泄泻症状积分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在改善上腹隐痛、泛酸烧心、食后腹胀、食少纳差、恶心呕吐症状及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胃炎疗效对比分析:试验组34例患者痊愈2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体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33例患者痊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体有效率为66.67%,两组之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3.治疗后两组HP阳性率比较治疗后经过测定,试验组的HP阳性率为8.82%,对照组HP阳性率为27.27%,实验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显示扶正清幽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显著。4.与发病相关的单因素分析: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年龄、胆汁反流、长期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史,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中的亚硝基化合物饮食5个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史、酗酒史、高盐饮食、饮食不规律、常食熏炙烤肉类食品、常食辛辣食品、常食煎炸食品、家族性胃病史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与发病相关的多因素分析:从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出5个可能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将其引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P<0.05得出独立风险因素,最终独立风险因素有胆汁反流、长期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史、HP感染。结论1.扶正清幽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显著2.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酗酒史、高盐饮食、饮食不规律、常食熏炙烤肉类食品、常食辛辣食品、常食煎炸食品、家族性胃病史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非危险因素,年龄、胆汁反流、长期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史,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中的亚硝基化合物饮食为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汁反流、长期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史、HP感染这3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是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65岁老年人肿瘤发病及临床特点,为其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7年8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收治的〉65岁肿瘤患者,从中随机抽取512份完
摘要:为了解决三代像增强器管内阴极灵敏度下降问题,用质谱计对激活工艺过程进行质量检测,并确定了激活工艺参数,通过对阴极原子级洁净表面获得和激活铯、氧提纯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针对现有的天幕靶幕面空间位置参数检定方法需要拆卸的不足,提出一种不拆卸天幕靶对其探测幕面位置检测的方法.以经纬仪建立基准面,采用放置在基准面内特制的频闪小光源和设
当前,中央和地方、地方不同行政层级之间都在经历一场持续的财政事权改革。其中,市、区财政事权改革是理顺市、区职能关系,提高区级政府自主权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下沉,区级财政面临较大压力,亟待找到更为精准、合理的市、区财政事权划分机制。在地方实践中,杭州市西湖区的探索具有典型价值。本文基于“财政分权理论”,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解读杭州市西湖区当前所施行的“市级企业下划、收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