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肽释放酶-缓激肽系统在PM2.5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及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及机理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zu81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PM2.5对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住院风险的影响目的:探究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对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住院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医疗保险中心数据库中所有18周岁以上成年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描述日均患者住院人数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序列趋势;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ctive model,GAM)探索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数与空气污染物浓度间的曲线关系;通过构建PM2.5的交叉基函数矩阵,建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s,DLNM),探索PM2.5浓度与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数的暴露效应和滞后效应;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空气污染分级标准,探究不同标准下PM2.5浓度对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住院风险的影响;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进一步分析PM2.5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住院风险的影响。结果:2013-2016年间石家庄市医疗保险中心数据库中18周岁以上成年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4274例,日均住院为2.90±2.21人,日均PM2.5浓度为117.1±98.8μg/m3,日平均温度14.6±10.8℃,平均相对湿度为57.6%。研究结果显示,以PM2.5的中位浓度88μg/m3作为参考,在滞后0天且PM2.5值达到最大时,哮喘急性发作风险最高,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住院风险将增加2.88倍(RR 2.88(95%CI=1.37-6.07)),7天累积风险将升高2.55倍(RR 2.55(95%CI=1.04-8.3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PM2.5浓度标准,石家庄市哮喘患者的7天累积急性发作住院风险将降低36%(RR=0.64(95%CI=0.45-0.92));按照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当空气质量在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时,7天累积的哮喘住院风险值分别为0.86(95%CI=0.78-0.95)、1.02(95%CI=0.99-1.04)、1.07(95%CI=0.94-1.21)、1.12(95%CI=1.01-1.37)和1.26(95%CI=1.14-1.68)。男性患者急性发作的风险大于女性;60岁以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住院风险大于60岁以上患者。小结:高浓度PM2.5显著升高了石家庄市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住院的风险。降低空气中的PM2.5浓度能够有效地降低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住院的风险。第二部分PM2.5对小鼠气道反应性、支气管-肺部病理和肺部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PM2.5对小鼠气道反应性、支气管-肺部病理和肺部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观察激肽释放酶-缓激肽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分组及实验条件:随机将40只野生型C57BL/6健康雄鼠分为清洁空气(filtered air,FA)暴露组,PM2.5暴露组,PM2.5+vehicle暴露组,PM2.5+激肽释放酶抑制剂大豆胰蛋白酶(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BTI)暴露组(每组各10只),自2016年11月26日至2017年1月6日连续暴露6周,每周5天,每日4小时。除FA组使用滤膜过滤后的清洁空气暴露外,其余3组均为在线PM2.5浓缩暴露。此外,在每日PM2.5暴露前12小时,PM2.5+SBTI组与PM2.5+vehicle组小鼠将分别被腹腔注射等容积的SBTI与安慰剂(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2.观察指标及方法:实验结束后,采用小动物肺功能仪对比各组气道阻力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各炎症因子(interleukin-4,IL-4;interleukin-10,IL-10;interleukin-13,IL-13;interleukin-33,IL-33)及缓激肽(bradykinin,BK)水平变化。同时,分别运用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体内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并且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和实时定量PCR法(Real-time PCR,RT-PCR)检测各组支气管-肺组织中的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基因的表达。3.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One-Way ANOVA)评价不同组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整个实验期间,日均PM2.5浓度为306μg/m3,在线暴露吸入PM2.5浓度平均为1513μg/m3(720μg/m32514μg/m3)。与FA组(>25mg/ml)相比,PM2.5暴露组使初始气道阻力增加1倍所需的乙酰胆碱浓度为12.5mg/ml,气道反应性明显升高(P<0.05);与PM2.5+vehicle组相比,暴露前给予激肽释放酶抑制剂,能明显减轻小鼠气道反应性(P<0.05)。2.与FA组相比,暴露于PM2.5的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气道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泡结构损伤。PM2.5+SBTI组显示SBTI能减轻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改善支气管-肺部结构。电镜下观察FA组,肺部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而PM2.5组II型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和核肿胀,部分线粒体异常,核膜和线粒体嵴轻度融合和模糊,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颗粒融合和脱颗粒。和PM2.5+vehicle组相比,SBTI能改善肺部超微结构,镜下显示终末细支气管轻度肿胀以及线粒体嵴和膜的轻度肿胀。3.与FA组相比,PM2.5组的炎症因子IL-4、IL-13、IL-33浓度显著增加,而抗炎因子IL-10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IL-4、IL-13、IL-33、IL-10在PM2.5+SBTI组和PM2.5+vehicle组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PM2.5组的BALF和血清中的BK浓度较FA组增加。4.kallikrein在PM2.5组支气管-肺组织中较FA组表达明显增加。与PM2.5+vehicle组相比,暴露前给予SBTI能明显减轻支气管-肺组织kallikrein的表达,明显减少BALF和血清中的BK水平。小结:在动物实验中,PM2.5吸入暴露增加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加重支气管-肺部炎症病理改变,但是激肽释放酶抑制剂可以减轻这些变化。提示PM2.5增加气道高反应性与激肽释放酶-缓激肽系统信号通路激活有关。本研究将为PM2.5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第三部分PM2.5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目的:富集系统采集的PM2.5直接孵育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uman 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hASMC),观察hASMC收缩功能改变及与激肽释放酶-缓激肽系统的关系。方法:1.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Kallikrein在hASMC的分布和表达: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的PM2.5(0,6.25,12.5,25,50,100μg/ml)对hASMC活力的影响;Cyto SelectTM 48-Well Cell Contraction Assay Kit检测不同浓度的PM2.5对hASMC收缩功能的影响;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PM2.5对hASMC激肽释放酶以及缓激肽受体B2R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M2.5(12.5μg/ml)对hASMC上清液中缓激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Flu-4染色,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胞浆钙库释放的总钙离子水平。2.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M2.5(12.5μg/ml)对hASMC激肽释放酶家族1-15(Kallikrein1-15,KLK1-15)表达水平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的程度。3.采用脂质体Lipo Rimax和3种si 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及其scramble si RNA进行h ASM细胞转染,敲低KLK14基因后,进行PM2.5(12.5μg/ml)孵育24小时,观察其细胞收缩功能的改变,细胞激肽释放酶表达改变,细胞上清液中缓激肽水平改变以及胞浆钙库释放的总钙离子水平改变,方法同1.4.统计学分析:采用One-Way ANOVA法评价不同组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荧光显微镜观察到Kallikrein在hASMC胞浆分布和表达。2.不同浓度PM2.5孵育hASMC,检测到PM2.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0μg/ml)促进h ASM细胞增殖,且约12.5μg/ml对hASMC促增殖作用最明显,在100μg/ml时,细胞活力约为对照组的50%。3.不同浓度PM2.5孵育hASMC,检测到PM2.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0μg/ml)促进h ASM细胞收缩功能,且约12.5μg/ml对hASMC促收缩作用最明显,浓度大于50μg/ml对hASMC收缩能力明显下降。4.不同浓度PM2.5孵育hASMC,观察到PM2.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0μg/ml)促进hASMC激肽释放酶的表达,且约12.5μg/ml时hASMC激肽释放酶表达水平最高,浓度大于50μg/ml时hASMC激肽释放酶水平下降。5.PM2.5(12.5μg/ml)孵育hASMC,与对照组比较,PM2.5组细胞上清中BK水平明显升高。不同浓度PM2.5孵育hASMC,观察到PM2.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0μg/ml)促进hASMC缓激肽受体B2R表达,且约12.5μg/ml时hASMC缓激肽受体B2R表达水平最高,浓度大于50μg/ml时hASMC缓激肽受体B2R水平下降。6.PM2.5(12.5μg/ml)孵育hASMC,观察到PM2.5促进KLK1-15的表达,且对KLK14基因的促进作用最明显。7.敲低KLK14基因后,进行PM2.5(12.5μg/ml)孵育,观察到较scramble组,KLK14基因敲低后,PM2.5对hASMC的促收缩作用不再明显;hASMC的胞浆钙库钙离子释放作用不再明显升高。同时,hASMC的上清液中缓激肽水平不再明显升高。小结:在细胞实验中,PM2.5孵育hASMC可导致细胞收缩功能增加,这一过程与激肽释放酶-缓激肽信号通路激活有关。结论:1.PM2.5是引起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降低空气中PM2.5的浓度,关注空气质量报告,对降低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住院风险具有深远的意义。2.PM2.5暴露可诱发气道高反应发生,且激肽释放酶-缓激肽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发现可能为预防和治疗PM2.5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及相关疾病提供有力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8位,死亡率位于第6位。我国食管癌的发病人数占世界范围的50%以上,据统计,2015年我国食管癌发病24.6万,发病率为17.87/10万;死亡18.8万例,死亡率为13.68/10万。从病理类型上看,食管癌的主要分为鳞癌和腺癌,欧美主要以腺癌为主,在我国90%以上均为鳞癌,其
第一部分miR-424-5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特征分析目的: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差异的miRNAs,并通过我院样本证实miR-424-5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分析miR-424-5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1.登录TCGA数据库网站(https://cancergenome.nih.gov)下载619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1例正
学位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同时,CAP是全球第六大死亡原因,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30多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2019年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约1.16亿人,其中主要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随T2DM的流行,T2DM患者合并CAP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
糖尿病脑病(diabetic encephalopathy,DE)是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大脑神经发生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以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缺陷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下降。其发病隐匿、进展缓慢,不易被及时诊断发现,是糖尿病并发症中较难防治的并发症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糖尿病患病率的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脑血管病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至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VCI发病率逐年攀升,认知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功能,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针对本病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如何早期预测,早期干预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临床及实验室数据表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h
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长度约为身高的1/4,分为一体两端。人体股骨形态并不是笔直不变的,它的曲度和角度等相关参数存在个体差异,即使在成年以后,自身的股骨曲度和角度也会随着年龄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然而,中国人的股骨曲度相关参数缺乏系统研究,更重要的是治疗股骨骨折时,应用常规固定物通常无法完全与个性化的股骨曲度和角度相适形,进而不能恢复生理股骨内外骨皮质的解剖连续性。由于局部
骨骼肌离子通道病(skeletal muscle channelopathies,SMCs)是由编码骨骼肌细胞膜电压门控氯、钙、钠及钾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组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疾病。依据肌细胞膜兴奋性的高低、临床表现特点,分为非萎缩性肌强直(Non-dystrophic myotonias,NDMs)和原发性周期性麻痹(Primary periodic paralyses,PPPs)。N
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类,多见于老年人,主要由低能量损伤引起,多与骨量丢失及跌倒等因素相关。随着全球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髋部骨折的数量急剧增加,社会和卫生系统的负担也随之增加,已经发展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事件。髋部骨折位居全球十大至残性疾病之一,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450万髋部骨折发生,而在未来四十年髋部骨折的数量预计将达到2100万。预计2040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致残的慢性肺部疾病,全世界有超过2.5亿的病例,目前也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在中国40岁以上年龄的成年人中,其发病率约为13.7%。COPD发病及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吸烟、空气污染、感染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近年来
第一部分联合应用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和卵巢切除术建立大鼠骨关节炎模型的实验研究目的:评价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联合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ection,ACLT)建立大鼠绝经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的有效性,为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相关基础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1.48只12周龄雌性Sp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