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2、TGF-β3病毒载体与缓释载体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的对比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滇南小耳猪BMSCs体外培养与鉴定[目的]探讨滇南小耳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高效扩增的方法,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离心加贴壁法培养抽取的滇南小耳猪骨髓。流式细胞仪检测P0、P1、P2代BMSCs CD29、CD44、CD45的表达;取P2代细胞行成脂、成骨和成软骨诱导分化,分别用油红O、茜素红、阿利新蓝染色检测BMSCs多向分化的能力。[结果](1)原代细胞形态为梭形,克隆样生长,细胞长满时呈漩涡样;传代后细胞形态变大,早期呈现三角形及多边形。三角形细胞增殖较快,细胞长满培养瓶时形态类似于原代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多边形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形态呈宽大扁平状,折光性降低,细胞增殖缓慢。(2)流式细胞检测P0、P1、P2代CD29阳性率分别为:73.10%、99.44%、99.49%;CD44阳性率分别为:69.74%、99.96%、99.52%;P1、P2代与P0代比较,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5阴性率为:99.68%、95.81%、99.9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BMSCs经成脂诱导10天,细胞内出现脂滴,油红O染色阳性;成骨诱导14d后,细胞外基质中有钙结节形成,茜苏红染色阳性;成软骨诱导21d后,细胞基质呈蓝色,阿利新蓝染色阳性;[结论](1)离心加贴壁法可以成功培养并高效扩增滇南小耳猪BMSCs。(2)扩增至P2代以后的BMSCs具有较高纯度,且保持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第二部分Ad-BMP-2-EGFP、Ad-TGF-β3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目的]分别构建含BMP-2、TGF-β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双基因联合转染滇南小耳猪BMSCs并检测其表达,并对其体外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能力进行检测。[方法]用PCR方法扩增人BMP-2和TGF-β3目的基因,将2个基因分别亚克隆至穿梭载体pEC3.1(+)中(其中与BMP-2连接的穿梭载体pEC3.1经改构,带有EGFP标签),构建pEC-GIE3.1-BMP-2-EGFP和pEC-GIE3.1-TGF-β3重组质粒,通过体外同源重组反应将pEC-GIE3.1-BMP-2-EGFP、pEC-GIE3.1-TGF-β3重组至腺病毒骨架质粒pGSadeno中,构建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pGSadeno-BMP-2、pGSadeno-TGF-β3,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Ad-BMP-2和Ad-TGF-β3。体外扩增培养滇南小耳猪BMSCs,分别用Ad-BMP-2(A组,MOI=20)、Ad-TGF-β3(B组,MOI=50)和Ad-BMP-2+Ad-TGF-β3(C组,MOI=20、50)转染,以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D组)。免疫荧光、Western-blot, ELISA、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观察其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情况。[结果]Ad-BMP-2和Ad-TGF-β3经PCR及测序鉴定,带有BMP-2、TGF-β3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成功,Ad-BMP-2和Ad-TGF-β3病毒滴度分别为5.6×108、1.6×108pfu/mL。Ad-BMP-2和Ad-TGF-β3双基因共转染滇南小耳猪BMSCs72h后,免疫荧光显示:A组、B组胞浆内有分别有红色、绿色荧光表达,C组同时表达红色及绿色荧光,D组未见红、绿荧光表达。PCR显示:A组在310bp处可见条带,B组在114bp处可见条带,C组在310、114bp处同时可见条带,D组未见目的条带表达:ELISA检测显示:A、B、C组上清液中检测到目的基因表达,D组未见相关基因表达。Western-blot显示:A组在18kd处有阳性条带,B组在50 kd处有阳性条带,C组在18、50 kd处可见条带,D组未见目的条带表达。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B、C组呈阳性,C组染色强于A、B组,D组染色呈阴性;RT-PCR显示转染后1W,2W,3W同时间点比较,C组COL-2A、ACAN、SOX9相对表达量均高于A、B组。[结论](1)成功构建了分别带有BMP-2和TGF-β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BMP-2和Ad-TGF-β3转染滇南小耳猪BMSCs后目的基因可成功表达。(2)与单基因转染相比,Ad-BMP-2和Ad-TGF-β3双基因联合转染滇南小耳猪BMSCs可促进BMSCs更加有效地分化为软骨细胞。穿梭载体pEC3.1(+)中(其中与BMP-2连接的穿梭载体pEC3.1经改构,带有EGFP标签),构建pEC-GIE3.1-BMP-2-EGFP和pEC-GIE3.1-TGF-β3重组质粒,通过体外同源重组反应将pEC-GIE3.1-BMP-2-EGFP、pEC-GIE3.1-TGF-β3重组至腺病毒骨架质粒pGSadeno中,构建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pGSadeno-BMP-2、pGSadeno-TGF-β3,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Ad-BMP-2和Ad-TGF-β3。体外扩增培养滇南小耳猪BMSCs,分别用Ad-BMP-2(A组,MOI=20)、Ad-TGF-β3(B组,MOI=50)和Ad-BMP-2+Ad-TGF-β3(C组,MOI=20、50)转染,以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D组)。免疫荧光、Western-blot, ELISA、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观察其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情况。第三部分BMP-2、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DBM复合支架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目的]制备BMP-2、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DBM复合支架,并研究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1)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BMP-2.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及粒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药物缓释率。(2)体外扩增培养滇南小耳猪BMSCs,分别与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A组)、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B组)和BMP-2、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C组)共培养,以壳聚糖空白微球作为对照(D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SA、RT-PCR观察各组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情况。(3)根据Urist描述的方法制备DBM,扫描电镜观察DBM的超微结构及其孔隙率。(4)使用0.02%EDC作为交联剂,将DBM与BMP-2、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复合,制备BMP-2、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DBM复合支架。对复合支架作电镜扫描观察,以及红外光谱检测,与干细胞共培养,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1)壳聚糖缓释微球平均粒径53.38μm,呈球形,BMP-2、TGF-β3包封率分别为65%、76%,载药量为19.5ng/mg,11.4ng/mg;药物释放试验表明BMP-2和TGF-β3可以从微球中缓慢释放,第7天累积释放量达69%、62%;(2)ELISA检测显示:A、B、C组上清液中检测到相关因子表达,D组未见表达。同一时间点比较,缓释载体相应因子含量低于病毒载体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组染色强于A、B组,D组染色呈阴性;RT-PCR显示1W,2W,3W同时间点比较,C组CCL-2A、ACAN相对表达量均高于A、B组;同一时间点比较,缓释载体相应因子含量低于病毒载体组;(3)DBM支架材料外观呈白色海绵状,SEM观察DBM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平均孔隙直径为119.42±6.46μm。(4) BMP-2. 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DBM复合支架材料外观呈黄白色,SEM显示:微球均匀地分布于DBM内,红外线光谱检测提示:微球与DBM形成稳定的共价结合。[结论]BMP-2、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DBM复合支架,在不改变DBM基本性能基础上,赋予支架载药缓释能力,提高外源性生物因子的生物利用度,为组织工程提供了改良的支架。第四部分携载BMP-2、TGF-β3双基因的腺病毒载体与双因子缓释载体复合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携载BMP-2、TGF-β3双基因腺病毒载体、壳聚糖缓释载体复合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体外分别构建携载BMP-2、TGF-β3双基因的BMSCs/DBM组织工程软骨、BMP-2、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DBM/BMSCs组织工程软骨;成年滇南小耳猪9头,18膝,共建立36个软骨缺损模型;实验分组:Ⅰ组:右膝股骨外髁负重面缺损处植入BMP-2、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DBM/BMSCs;Ⅱ组:右膝股骨内髁负重面缺损处植入BMP-2、TGF-β3双基因转染的BMSCs/DBM;Ⅲ组:左膝股骨内髁负重面缺损处植入DBM+BMSCs; Ⅳ组:左膝股骨外髁负重面缺损处单纯植入DBM;于术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学O’driscoll评分。[结果]软骨缺损修复术后12周,Ⅱ组缺损区被光滑、乳白色类软骨组织填充,HE染色显示缺损区修复组织有典型的透明软骨结构,与正常软骨界限不清,优于Ⅰ、Ⅲ 、Ⅳ组。O’driscoll评分Ⅰ、Ⅱ、Ⅲ、Ⅳ组分别为:11.03±1.08、13.65±1.33、9.13±0.55、7.38±1.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载BMP-2、TGF-β3双基因的BMSCs联合DBM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优于BMP-2、TGF-β3壳聚糖缓释微球/DBM复合支架。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云南省白、彝、汉族农村50岁以上人群眼生物学参数差异[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中国西南农村白、彝、汉三个民族在眼部生物学参数上的民族差异。[方法]本研究纳入6504名(2183例汉族、2202例彝族和2119例白族)50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每一名调查对象都接受标准化的眼部检查及访谈式问卷调查,以便进行风险因子评估。使用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和A型超声检查仪分别对双眼生物学参数,包括中央角膜厚度(C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我国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且其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给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DR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受多因素、多基因、多分子通路的影响,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发现,DR可能与多元醇的代谢通路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炎,约占全球骨关节炎的85%,受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日益增加的肥胖和关节损伤问题的影响,这一疾病变得越来越普遍。因其具有一定的致残性,KOA严重影响患者的就业状况和生活质量,给个人、卫生保健系统和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成本造成显著影响,是一种重大的、日益加重的健康负担。然而在如此巨大的疾病负担下,仍有大量的KOA患者的没有得到
[目的]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Posthepatectomyliverdysfunction,PLD)仍然是影响患者围手术期恢复及术后生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接受半肝切除等大范围肝切除术的患者。发掘有效促进肝再生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美洲大蠊提取物(Periplaneta Americana extracts,PAEs)广泛用于促进皮肤创伤修复,疗效显著;此外,PAEs还有保护肝脏、抗炎、保护心
第一部分IL-17B介导RIP3/MLKL通路在急性DVT血管壁损伤中的实验研究[目的]1、通过狭窄法建立小鼠DVT模型,明确RIP3/MLKL通路及其上游调控因子IL-17B是否参与急性DVT后血管壁损伤;2、探索IL-17B与RIP3/MLKL通路和炎症反应之间的调控作用。[方法]1、随机选取42只WT小鼠建立DVT模型,根据是否狭窄IVC及结扎时间将42只WT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h、6h、
艺术类高职院校是培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人才的重镇,担负着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神圣使命,创意写作深化艺术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研究,旨在发挥创意文化的最大效能,推动文化产业、事业发展,培养文化创新人才,讲好中国故事,厚植文化自信。
[背景]股骨头缺血坏死是股骨头部分或完全的慢性缺血导致的骨组织和髓腔的细胞发生的自发性坏死,严重可导致造成关节面的骨折和塌陷。晚期患者临床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法治疗。但目前针对早期缺血坏死病变,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含有大量的各种活性生长因子,它们之间的联合作用能促进多种组织的修复和血管形成,但其持续释放时间较短;肝素结合纤维蛋白(HCF)作为载体与PRP结合后,
博物馆里,一缕花香在几幅名画旁悄然萦绕。难道文物也需要浪漫呵护?这些丁香花精油可不是普通的精油,它们散发出来的香味能够对储存时间较长的纸质品和木制品上的真菌有抑制作用,而真菌就是导致古字画和木质文物上霉斑的罪魁祸首。这个新发现是天津大学的师生们努力探索的结果。他们发现,把丁香花精油滴在纸片上,与文物放在一起,让其慢慢挥发,就可以有效抑制真菌。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芬芳的气味对文物没有丝毫破坏。
期刊
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课与艺术类学生学习、生活的低融通度与配合度,导致该课程在艺术院校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应用文写作是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应当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其意义应被重新审视与认识。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知识储备,以"应用"为导向创造写作情境、加强写作实践、重视习作点评、延伸课堂范围,是实现学生爱学、会用、运用应用文的教学效果的有
目的探讨供体脾细胞及其输注途径以及联合抗CD154单克隆抗体(antiCD154 mAb,克隆号AH.F5)对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建立异基因嵌合体的影响及诱导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Lewis(Rtll)大鼠为供体,Wistar(Rtlu)大鼠为受体,SD大鼠为无关第三品系。按不同预处理方案将Lewis供鼠脾细胞(Sc)、骨髓细胞(BMc)悬液输注给Wistar大鼠。受鼠随机分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