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景德镇青花瓷人物纹饰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547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一时期景德镇青花瓷人物纹饰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分析它在政权变革时期,代表特定民族审美观和民族情绪的青花瓷人物纹饰的发展特点,剖析其产生的原因。 明末清初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显示出了与动荡社会不相称的繁荣局面,其装饰题材在继承传统纹饰的基础上又有创新,青花瓷装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文从表现人类自身活动的人物纹饰出发,通过归类总结青花瓷人物纹饰的题材和内容,进而得出明末清初青花瓷人物纹饰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结论。与此同时,笔者从绘画手法,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各个朝代的人物纹饰各有其特征,且以写意手法体现整体意境为主,人物描绘虚幻,青花瓷整体画面的诉求内容已不仅仅是画面个体元素的组合,而是表现出与社会现实相对应的民族审美观念。这种现象持续到清康熙时期,随着官窑的恢复,民窑百花齐放的现象在中国陶瓷史上如昙花一现,再无出现。本文意在挖掘体现在纹饰中有关民族情绪的东西,进而阐释政权动荡条件下景德镇青花瓷的艺术特点,论证其如何体现了特定社会状态下人们的心理需求。
其他文献
期刊
院体画作为文人画的对立面长期遭到批评和排斥,认为它过于写实、程式僵化,是缺乏生命的艺术,多为负面的评价,并且以讹传讹。而所谓的现代艺术也借此割裂传统、割裂历史,宣扬所谓的
任宏恩是20世纪中后期中原剧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表演中,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形象(尤其是豫剧丑角形象),为观众奉献了包括《人欢马叫》、《倒霉
多米特里·鲍里索维奇·卡色列夫斯基(Dmitry Boirsovich Kabalevsky.1904-1987)是20世纪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在前苏联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